七日书Day1|不完美人生之得到后发现原来不过如此
这次七日书主题是「我的(不)完美人生」,虽然「不」是作为括号括进去的,但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把括号去掉了,因为下意识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有非常多的缺憾,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总是实现不了或者总是差一点;下意识会把自己的各项缺点和过去的失败按次序排列摊开,一个个数过去,以此证明「我的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又会在耳边响起:「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呢?就算是圣上,也有不如他意的事情,何来完美可言?又想起某大博主称自己为「缺憾美主义者」,在她眼里,不对称才是美,断臂维纳斯才是美,参差不齐才是美。或许,「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呢?
当然,话题一下扯偏了,下意识又想从定义开始破题,也算是呼应本次七日书的主题并抛出我自己的观点:完美与否没有那么重要。
回到第一天的主题:
有沒有一段時間或經歷,讓你重新審視對理想人生的定義?例如你以為自己一直期待的東西,得到了、或接近了,卻發現自己並不想要?
我一下子很难想起来从前的自己对理想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义,但如果提及得到自己一直期待的东西之后发现自己不想要,这个答案就变得非常明显,就是我研究生的学历。
我不止跟一个朋友说过自己有些许后悔投入这么长的时间精力去考研和读研,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从最开始,身边能看到的、作为我们英语专业的、符合我对「理想人生」的想象的,就是口译员生活了。在知识层面,能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在生活层面,能过上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见识各种不一样的场面和世界。也许这就是多年前我对所谓理想人生的一种想象吧。
因此大二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个考MTI(翻译硕士)的目标,想着考上之后就借由学校平台进入口译圈,再当上口译员,才是一个比较靠谱的路径,所以目标院校也定成了国内的top院校北外。但可能以我的努力程度、天赋和心态做不到一年考上北外高翻吧。第一年落败之后,思考了一段时间,把高翻院改为专英院,把口译专业改为笔译专业,以一种只要进BFSU就可以的执念再考了一年。
虽然经常会提到自己最后二战是第一上岸的,但我并没有多开心,就像今天主题提到的,得到之后才发现:哦,原来不过如此。不一定到了「并不想要」的程度,只是最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重要」而已,等到真的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惊醒:原以为自己只是没有选择「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那条直线,后来才发现,原来想走到的那个点只是光线折射出的虚点,真实地点根本不在那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