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自製紀念冊
延續昨天談論物的特性,藉由主題繼續闡釋,關係可以分成與物的直接關係,及與人的關係,但藉由物品鞏固的三角關係。我認為與物可能自然產生連結,但並非能任意直觀地抒發情感,但藉由物鞏固情感,最迅速的聯想可以說是自製的畢業紀念冊。
學習歷程依照國家規定劃分階段,大多數人能確切經歷並描述離別的不捨,應該多在國小升國中階段。雖然國小兩年重新編一次班級,但多數同學都會在鄰近的班級,只要下課時間到,就能輕易地再串起彼此的互動。然而,臨近國小畢業典禮,離別情緒恰似春草,綿延不斷又糾纏難分。因為學校舉辦了典禮,盛大儀式如斯,具象化了分離。離開國小,朋友因為學區彼此前往不同的國中,改變熟悉場域,紀念變化時刻,階段嫣然而生。我們知道,自己正向不知明的前方邁進,但又想抓住當下,把握與同窗相聚的時刻,就在這當口,有一位同學拿出了自製畢業紀念冊,由於畢業季,巷口文具行紛紛將自製畢業冊擺到顯眼的架子,供人任意挑選並購買。紀念冊為兩孔活頁夾,封面多走童繪風格,多款色系任君挑選,內頁紙張約A5大小,彩色雙面印刷,第一面供人填寫基本資料與興趣愛好,第二面塗鴉區讓書寫者能抒發離別惆悵與前程祝福。紀念冊既能助人更深入了解同窗,又能寫下當面可能難為情或口拙而無法言語的話語。本來沒有習慣傳遞小紙條的同學們也紛紛受到吸引。上課與下課時間同學們互相傳遞的紙張,就是紀念冊了。
光陰荏苒,時間嬗遞,轉眼間已經到了國二。當初的我也不免俗地與當時熟識的朋友互留資料,不知是否是命運的安排,國小熟識的朋友真的有幾人到不同的學區就讀國中。其實,由於住在城市的鬧區,只要騎著腳踏車過10分鐘車程,很容易就跨入其他學區範圍。當時的我也展現過活潑的一面,跟著朋友學會了騎腳踏車後,在放學時間總是會騎腳踏車到附近探險,由於當時認識的同窗居住在青雲路一帶,大概距離我家隔了5個街區左右的距離,我們放課後的身影都集中在那附近。偶爾在打鬧嬉戲的過程中,巧遇了從其他學區徒返歸路的國小同窗,總是會再寒暄幾句。但也許是對方的書包過於沉重,或許是逼近晚餐時刻,我們只停留在寒暄階段,國小同窗少會一同加入嬉戲。後來我有了朋友圈的概念,大概理解國小同窗多會認生,這中間嘗試了另約假日吃飯時間,或獨自到國小同窗社區附近等待,多會能與國小同窗再擁有更深刻的互動。由於互留過資料,國小同窗並不會將我視為跟蹤狂而害怕。那短暫的對話,可以感覺物換星移,彼此都不是兩年前的人了。但我的坦蕩,他的從容,透過紀念冊繼續延續彼此友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