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附录 晋察冀军分区大龙华战斗的研究(2)

姜克實
·
·
IPFS
【第七章,大龙华战斗的后半部,考证了大队,联队本部的救援过程,及文件箱遗失的经纬】

7.6.  西陵附近的战斗

5月20日,是杨成武部在大龙华附近围歼日军成功获捷的一天。但战斗还未结束。21-25日,是战斗收尾阶段,主要内容是日军方面组织的报复性反击,扫荡。

下面是远在涿县第百四十联队本部有关大龙华战斗的记录。联队史称是《战斗详报》,但从内容看是《阵中日志》。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记录的与前线部队的各种联络事项。包括前线部队的状况报告,和联队方面的部署,命令等。内容也不只是大龙华战斗,而是20日午后联队对梁各庄第三大队组织救援的过程,和21日至25日联队主力对杨成武部进行的报复扫讨作战内容(西陵附近的战斗)。其中的大龙华方面的战斗情况汇报,在战略面对了解大龙华附近的战斗进程有参考价值。下面是具体内容:

​有关20日白昼战斗,“敌为独立第一师杨成武,赵玉坤部约3,000名,及邓华独立第六师约1,000名。20日凌晨用兵一部袭击大龙华村,同时一部进入西陵地区,与我道路工事掩护队发生冲突”。20日15时,涿县联队本部接到梁各庄第三大队本部的如下报告。

第一报: 大龙华警备队本日凌晨一时遭到优势之敌进攻,已将其击退。警备队以一部分反击出动中,现详细情况不明。掩护道路工事的藤田队(第十中队的一小队,配机枪2挺,炮1门)在大陵附近与敌交战中。

第二报: 大队派新田中尉指挥中队一部增援,企图进入大龙华村。

第三报: 新田增援队遭到正面之敌阻击,处于苦战中。(增援部队在小龙华东厢蓝旗受阻) 

以上是第三大队向联队本部的报告记录。从报告的时间序列判断,第一报,第二报的时刻应在20日9时,木曾中队主力出击315高地后。第三报在午后15时前。可见战斗开始后直至20日15时30分前,联队本部和在20公里外的梁各庄内海大队本部,并没有认识到八路军主力袭击大龙华战斗的严重性。联队本部仅收集情报,并未采取任何积极行动。

对数千名敌,内海大队长派出的增援部队也仅仅是新田中队一部约两小队(数十人)。对此,在途中大红门附近企图阻止日军增援的部队是杨成武第一团(陈正湘)主力等,至少配置了千名以上。新田队,是新田二三郎中尉指挥的第三大队第十中队,一小队已在西陵掩护道路工事,称藤田小队(藤田秋三少尉),此部合流后人员也不足百名,当然不可能越过八路军的大红门(厢蓝旗)阻击线。内海大队长15时接到新田队在救援途中进入苦战消息后,才向涿县本部求援。因为除了警备梁各庄的预备队第九中队外,内海大队长手下已没有任何其他可调用的兵力。

对此大龙华危机,小林长次联队长的处置也十分怠慢。大龙华附近前线木曾队被分割三处,出现全面危机的时间为20日13-15时,一面涿县联队本部直至17时才作出反应,下达了《长作命第114号》, 制定了联队主力增援出动计划。但此时能紧急动用的兵力,也只有驻保定(梁各庄南东约90公里)第二大队的步兵一小队。命此队“立即乘车赴梁各庄,进入第三大队长指挥下”。在联队长组织其余部队企图增援的19时,又接到内海第三大队长的第四报 :

1.厢蓝旗新田队正面之敌逐渐增加达到两千,战斗日趋激烈。此敌一部经西陵北向梁各庄前进中。2.大队企图占领梁各庄西方250高地,阻止此敌前进。

可见八路军在大龙华附近取得胜利前后,更出现以剩余重兵向梁各庄进军的企图。内海大队长的对策案,此时已不是救援大龙华案,而是梁各庄防御案,即利用手头最后的兵力(第九中队)企图阻止敌军向梁各庄的进攻,预防后方兵力空虚的梁各庄大队本部陷落。可见此时刻,在梁各庄地区的第三大队,已进入山穷水尽地步。可是,小林联队长否认了此计划,命令第三大队继续向大龙华方面出击救援。

 图表7-8 战斗详报附图 西陵附近战斗 5.21-24

20日20时于涿县司令部下达的《长作命115号》内容如下:

1.西陵地区内之敌数量逐渐增加。2.联队欲歼灭此敌。3.第三大队应继续努力展开攻击。4.第一大队长集结新城兵力(梁各庄东方约70公里)迅速支援梁各庄方面,协助第三大队作战。5.第二大队长组织以步兵一中队为基干的讨伐队,于21日早朝从姥村出发,攻击西陵南侧,北石楼附近之敌。6.木村中尉指挥军旗小队,通信班各一部,配装甲车小队,兵站自动车一部力争21日0730从涿县出发,余同此队乘车同行,向梁各庄前进。

如此,小林联队长连夜组织了讨伐队,集结了分散在涿县,新城,保定各地的联队所有兵力,“总数为步兵五中队,机枪一中队半,联队炮一分队,野炮一小队,无线三分队”,连夜或次日开赴梁各庄,以图击败杨成武部队主力。增援各部队陆续到达梁各庄的时间是21日白天,而大龙华歼灭战早已与20日晚间结束。在日军到达前,杨成武各部已打扫完战场,全部撤出了大龙华一带。  

7.7.  有关行李箱纷失的调查报告

日本防卫省战史室档案中,还有一个6月24日,第百十师团长桑木崇明致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有关前渡金烧毁事故之件报告》,实际上记录内容就是之前杨成武,聂荣臻提到的“缴获日军重要文件”之案。只不过日军没有将此件作为军事情报的泄密案处理,而是作为财会管理过失,将“纷失现金,收据”之责任提交给财会监理部门处置。

此文不仅记录了行李箱纷失的经纬,而且较详细地记录了20日午后,大龙华战斗(陷落)的未知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内部文件。先看一下史料内容:

图表 7-5大龙华战斗之后的纷失处理「前渡金焼失事故の件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12-233

《纷失前渡金〈军资金〉事故报告书》

1,被害日期及场所。时间: 昭和14年(1939)5月20日20时30分,场所:河北省易县大龙华警备队

2. 被害原因及状况:昭和14年5月20日1时20分,第八路军约600名袭击大龙华警备队。中队长以下全员应战,约六小时后将此敌击退于大龙华南方山地。中队长为歼灭退却之敌,于9时率部下两小队及全部重火器向南方山地出击,留下河口少尉指挥剩余人员在大龙华村内待机。

13时20分,一旦溃退之敌得到有力部队增援后,出动900余名再次袭击大龙华警备队,残余守备人员陷入苦战中,死伤不断增加,最终不得不撤退。此前16时,警备队在北方高地设置的第一分哨,遭到敌集中火力射击出现危机。河口少尉遂命令作为联络人员临时在队的复分任官畑中军曹带领一分队(约10名)急援分哨。到达第一分哨后,畑中军曹指挥分队与进攻之敌对战约4小时。20时40分,弹药消耗殆尽。欲率部下返回警备队进行补充时,发现在大龙华村警备队已将重要文件烧毁后突围。此时从山上可见望见来袭之敌已占据附近屋顶。为了将情况通知梁各庄大队本部,畑中军曹等不得回避转进,于21日17时辗转返回到梁各庄大队本部。

3.被害金额: 现金150圆79钱。收据5张,合计额面值736圆47钱。

4.发现被害时机:20日20时40分,在警备队北方高地战斗中的复分任官畑中军曹,从山上望见警备队房屋起火,附近屋顶被敌占据。预测到自己负责保管的现金及收据会被烧毁。到达梁各庄本部时,又得知重要文件及一部分不能携带的行李,在河口小队长命令下被自行烧毁处分。22日, 畑中委托赴大龙华村清扫战场的内海部队遗体收容队,寻找收藏现金及收据的中队长木曾少尉所有的金属制将校行李,但未能发现。25日,畑中复分任官亲自与收容队同行赴大龙华村调查,也未发现行李箱,遂确定已纷失。

5.纷失事件处置结果 : …按会计规则第135条,对会计检查院要求免责处置。斟酌当时状况,认定复分任官在任中对现金收据等其他证书保管方法妥当,所以免予处分[1]。

此调查报告不仅明确了将校行李的遗失过程,经纬,并且通过记录的时刻可以准确地再现战斗经过。佐证了大龙华战斗分为两次,第一次是20日凌晨1时20分开始的八路军夜袭,经六小时战斗后,将夜袭者600名(杨成武独立师一团一营等)“击退于南方山地”(315高地)。八路军第二次对大龙华村的袭击,开始于同日午后13时20分。奉命留守的约一小队兵力,经过约7小时的抵抗后,弹尽援绝。河口小队长下令烧毁重要文件及破坏电台突围撤退(杨成武的大龙华战斗详报中记录了缴获被破坏的电台)。大龙华据点陷落时间是20时30分前后。


图表7-7 将校行李同样品示意,铁制,同一规格,由军发放,行进时装载于三九式辎重车

日军撤退前能从容地破坏电台,烧毁重要文件,说明是有组织的突围退却,但为何重要的将校行李会被八路军缴获?因为这是一件轻装突围时带不走的大件(需要用辎重马车装载),又是轻易放火烧毁不了的铁箱。若河口小队长能开锁将其内容烧毁,或将现金等带出也并非无可能。但从财会,保密制度上,破坏保密行李箱又是绝不允许的行为。估计撤退前,河口小队长已将电报密码本,电台,作战关系最重要文件(命令部署等)等烧毁,最后又烧毁房屋期望这支笨重的铁箱与火灾同归于尽,但最终铁箱战胜了火灾,使其成为杨成武部队的战利品。

此件在处理完后,1939年8月11日,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又一次向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报告了方面军经理监察部门的调查结果(《方军经监第262号/出纳官吏保管金纷失之件报告》),认可了桑木师团长的处理方法。现金纷失事件的处理至此告终[2]

日军为何没有追究聂荣臻所谓的“重要文件”纷失的责任?考虑此类下发到各中队管理的文件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作战机密。从杨成武回忆录列出的缴获目录看,

有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使用特种器材 (毒气) 之参考》 和対我晋察冀根据地的 《一九三九年一、二、三期粛正作战概要》包括在经济 、文化等方面侵略我国的指导条款,还有情报工作,伪政权的建设与利用以及日军一一〇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対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等等[3]。

多属于一般的作战指导手册,规则,和战略面的治安构想。虽属机密文件,但并不像密码暗号,或有关作战计划,部队部署一类的直接机密。这也是此类文件被装箱保管的理由、不是常用文件。

按《聂荣臻传》记录,其本人之后请人翻译,并认真研究了这批缴获文件,并将结果呈报中央。前述八路军参谋长左权所称,诸如与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作战的敌“混成旅团”都是日军中的“精旅”,指挥官阿部规秀(少将)是精通战术的“山地作战专家”之类的评语,即来自对大龙华战斗缴获文件的研究后的一种自我推测。

大龙华战斗缴获的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发《关于肃清剿匪与警备的指标》中有谓“剿匪之成功与否,与指挥官关系很大。…阿部规秀以中将资格而拜受旅团长大命(敌人的旅团长一般都是少将…),且担任由北面进击边区的总指挥,在敌酋心目中自然是最能孚和(符合)高度的要求,…是最积极,果敢,有独立行动能力的“俊才”[4](10页) 。   

滑稽的是,大龙华战斗(5.20)发生在击毙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11.7)半年前。且在大龙华附近与杨成武左纵队作战的日军部队,并不是驻蒙军混成旅团和阿部规秀(阿部规秀少将战斗后6月才上任),而是北支那方面军第百十师团的步兵联队。所谓机密文件,也是北支那方面军百十师团的文件,与阿部规秀的驻蒙军风马牛不相及。左权是如何从前出别系统的旧文件中,推断出驻蒙军阿部规秀的指挥素质?。

7.8. 大龙华战斗分析

从以上各种记录判断,八路军杨成武部的夜袭发生在20日凌晨1时20分。开始时出其不意,作战顺利,能登上大龙华敌据点附近屋顶,封锁敌出动。但不久形势逆转,在一中队日军的兵力及重机枪,联队炮等重火器反击下,夜袭终于失败,天明后夜袭队不得已遗弃数十具尸体退向南方315高地。对此失败,杨成武则称“晨,第一营部队撤出休息”[5],实际上是变相承认了此役的败北。若加上杨成武的“撤出休息”表现法,现在至少日中双方有四种文献[6]可以交错证实20日凌晨第一次大龙华夜袭失败的事实。天明后清扫战场,并确认“敌遗尸80余具,步枪20支,手榴弹50 ,步枪弹550发,我损害为下士官以下8名”战果的,并不是杨成武部,而是日军大龙华守备队。

午前9时,木曾中队长率领两小队步兵和全部重火器(炮一门,重机枪一挺),对退到南方315高地之敌出击之件,也不是杨成武所称的“敌趁机突围”“逃窜”而是乘胜追击。推测木曾中队出击之举是在接到梁各庄大队本部将派第十中队(新田队)两小队来援消息后的决定,意图与来援部队合击歼灭山地残敌。

从此时开始,战局才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初战小败之辱,使杨成武孤注一掷,作出动员周围的军分区全体主力与敌决战的判断。各路部队受命后不断集结于战场,终于在21日正午前后扭转了战局。此时木曾中队长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来袭之敌仅有夜袭之众600余名,已被彻底击退,敌进攻计划已被全面挫败。实际相反,杨成武部按计划正在大举增兵中,在315高地对战同时,已陆续将约3,000名以上重兵配置于大龙华,小龙华,大红门附近。杨成武不仅有足够兵力攻击大龙华据点,歼灭外出作战的木曾小队,更不难阻挡可能由梁各庄方面到达的内海大队援兵。

内海大队长也轻视了敌手的实力。得到木曾中队清晨追击出动报告后,以为来袭之敌已被彻底挫败退却,所以未重视大龙华方面的事态发展,仅派出约两个步兵小队增援(新田队近百名)以协助清扫残敌。木曾队的出击(追击),并命令稻叶小队战斗中赴小龙华方面接应援军之举,笔者认为是木曾中队长作战指挥中的最大失误。使本来全体兵员仅为约150余名的中队,更分为三支,两支被孤立于危险的野外战场。

从各种日军的战例分析,八路军不管有多少人,在与中队以上单位(百名以上)的日军正规军作战时很难取胜,几乎没有歼灭战之例。但若将日军分割为小队单位,再以十倍以上重兵分割包围后就形成了歼灭战可能。从平型关,广阳,陈庄,雁宿崖等著名战例看,八路军取胜方法都同样,即使用绝对优势兵力,火力进行的“持久包围战”。战斗中轻易不进行短兵相接,经数小时对峙枪战,使被包围日军弹药消耗殆尽后,才以十倍以上兵力突击歼敌。此战术特征是形成包围圈后长时间对峙的枪战。十倍以上于敌的战斗,如小寨村(平型关)伏击,战斗打了4小时以上。广阳战斗持续时间约8小时,入夜才解决战斗。雁宿崖战斗时间更长,打了约20小时。而兵力优势仅为4倍的黄土岭战斗,虽形成包围但八路军方面根本无法取胜,结果是被敌突破包围,八路军自行撤走。

大龙华之战也不例外,20日于315高地附近的木曾队本部,炮队,派到小龙华西北的稻叶小队,留驻大龙华村的河口小队等都被十倍以上八路军主力分割包围。从日军报告的时间判断,八路军主力集结完毕,对日军开始包围攻击(反击)的时间在午后一时頃。分割三处包围了日军三个小队(一中队合计约150名),在此形势下,消耗战还一直持续到晚间,终于使被孤立的日军各部弹尽,出现危机。从总攻开始计算,8小时以上才最后解决战斗,结果还使三处日军的各一部得以突围。从梁各庄来援的新田队约百人,也被上千八路军主力完全阻挡在厢蓝旗以东(八路军记载为大红门),但此处并没有形成包围和歼灭战,所以日军方面几乎没有损失(没有一名战死记录,负伤数不明。杨成武则称歼敌170名)。

在形势出现危机的午后17时,涿县联队本部才开始认识到事端重大,但易县附近又无可用部队。焦虑中小林联队长先通过《长作命第114号》命保定的第二大队派步兵一小队乘车赴梁各庄救急(道路约90公里)。夜20时以后又通过《长作命115号》从各地拼凑出5个步兵中队,一个半机枪中队,三门炮连夜赴梁各庄战场增援。但远水不救近火,此部队从百里外陆续集结于梁各庄的时间是21日昼间,大龙华歼灭战早已结束之后。杨成武记录战斗“至20时结束,20日晚和21日上午打扫战场,21日12时各部开始转移”[7]。八路军进入大龙华警备队部时八路军摄影记者罗光达的以下照片,应摄影于打扫战场中的5月21日午前。

图表7-6 八路军进入大龙华警备队部     5月21日   罗光达摄影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木曾队残部突围后被救援队“收容”的时间记录为21日凌晨3时,推测此时前来汇合的部队,是昼间被阻挡在厢蓝旗附近的新田队,或17时以后由梁各庄增加派遣的第九中队一部。从大龙华突围成功的河口小队残部到达梁各庄本部时间是21日14时,16公里路耗时18小时,而企图进入大龙华村失败后退出的畑中军曹(复分任官)带领部下辗转返回到梁各庄本部的时间记录为21日17时,耗时20小时以上,说明21日整日,杨成武部队还在梁各庄与大龙华附近山地与撤退之敌,或与敌增援部队周旋,大龙华至梁各庄间的山地战场一带,还到处有八路军的出入,造成被冲散,或突围的大龙华木曾队残部的归队困难。八路军打扫战场的时间是20日晚8时至翌日正午,打扫的十分彻底,亦有导入摄影记者的余裕。而日军记录中清扫大龙华村战场时间是22日。即大龙华村陷落36小时以后。当然此时的战场中除了日军尸体之外,不会剩下任何遗留品。

从以上分析可知道此战斗并不像八路军杨成武描写的那么壮观,彻底。最后达到重创木曾中队的基本事实不假(日军报告中损失半数时,一般使用“全灭”表记),但报告中的日军死伤数“四百余名”却不真。第三大队的兵力总数才不过700名,此数也是杨成武从缴获日军文件核实的结果(《杨成武军事文选》45页)。20日一天真正进入战斗的只有木曾(第十二),新田(第十,缺一小队)两中队弱。受到歼灭性打击的也只是被分割围歼的木曾队约150名(此外还有约20名伪军,和部分筑路民工),其中日军死亡者的精确数字是51名。还可确认木曾中队被分割包围的三个小队,都有约半数以上残存者成功突围。小队长中死亡的只有三木伊和夫(少尉)一名。中队干部将校四名中,中队长木曾恭平,小队长稻叶实[8],河口龟之助战斗后均安全无恙。奉命率领西村组建设队卡车从大龙华村突围的羽尻军曹和小林伍长,也没有出现在死亡者名单中,所以建设队的卡车突围组也获得成功。此类不彻底的歼灭战,在平型关老爷庙(自动车中队),雁宿崖战场都可见。说明八路军在与敌方的正面作战中,攻击,阻击战力并不强大。

杨成武记录出现的被俘者 “日军指导官穴田”,查第百四十联队的将校名单中并无此人存在。按杨成武说,是20名道路警备队(满洲国守陵队)的“指挥”(顾问?)。是否是军人不明。其余若还有被俘者,不排除是担任筑路的建设署的民间人(建设会社西松组关系者)。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重武器中,能确定的只有木曾队配属的联队炮一分队(三一式山炮一门),和重机枪一分队(三年式重机枪一挺)。推测日军方面的死伤总人数,以木曾队为主很可能超过百名。担任救援队新田队两小队虽被阻挡,但只是对峙战,几乎没有出现损失。若有损失,数字也包括在联队全体5月20日战死的51名中。联队史中5月21日以后的战斗记录,如21日后的西陵附近讨伐战(-25日), 25日以后塘湖镇,金坡镇扫荡中,都不见遭到重创的第十二中队(木曾队)出现,而被阻击在大红门的第十中队(新田队)每次都出现在战斗序列中(『鳥取総合聯隊史』472-3页),也说明其损失轻微。

杨成武《大龙华战斗详报》记录的缴获品,除了可疑的四门炮[9]外,山炮一门,轻机枪5挺,重机枪1挺,电台一架(已损坏),步枪80余支,重要文件数十册等,可认为和实际比较接近,不会有悬殊差距。杨成武战斗详报记录的八路军方面损失共349名(包括赵支队13名),按战损自报原则,也是可信的数据[10]

由于有杨成武《大龙华战斗详报》(实际是总结经验的报告)的文字左证,所以大龙华战斗的记录,并不像连战斗时间,日军部队行进方向搞不清楚的“平型关大捷”的回忆录一样离奇,基础情报记录的都比较准确。日军人数情报十分接近,歼敌数和缴获武器的战果报告,和实际数字也仅有约三倍之差,是笔者所见的八路军战果记录中最诚实的一份。遗憾的是此较属实的仅少的史料,也没见有人认真研究。多数人更感兴趣的也是更通俗的杨成武《血战大龙华》中的故事情节。可又有谁曾注意到,杨在《战斗详报》中记录的战果,被正式采录到《八路军军政杂志》(6月25日号)的《捷讯汇报》(八路军战果统计)中时,歼敌数已增加到“五百余”,缴获步枪也从80支增加到“一百三十余支”,轻重机枪均倍增,俘虏日军也从11名增到“中队长小队长以下十七名”[11]。从此类水涨船高的宣传手法中,也可见在研究中掌握,分析最初期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性。

最后再提供一个在华北地域与八路军作战的第百十师团的数据作参考。包括小林联队(步兵第一四〇联队)等四个步兵联队在内的第百十师团(桑木崇明中将-1939.9,约21,000名)全体,自1938年7月至1939年10月14日约15个月间“2,250回各种战斗”中死亡总数为“533名(内将校32名),战伤1,327名(内将校60名)”[12]。相比下,杨成武部队在大龙华战斗一次即毙敌51名,可见并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字。八路军所谓的“大龙华大捷”意味,即在于此。


[1] 「前渡金焼失故の件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12-233、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 「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 出納官吏保管金亡失に関する件」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4-11-201、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3] 《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17页。

[4] 原载《新华日报/华北版》,本文引自《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年第3期9页。原文内容应来自杨成武供稿。

[5] 《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0页。

[6] 日军方面的三种记录为『歩兵第百四十聯隊戦闘詳報』,师团的行李纷失报告记录(『前渡金焼失事故の件報告』、),和当事者,第三机枪中队斋藤曹长的《興亞從軍記錄》(称「5月19日第八路军…夜袭。战斗持续到天亮,终于将敌军击退」。中国方面有胡卓然《敌后传奇中日稀見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北京:西苑出版社,2012年9月,133頁)。

[7] 《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1页。

[8]  稻叶实小队长不久于9月15日,于冀南西刘屯战斗中死亡(前出『鳥取綜合聯隊史』、484頁)。

[9] 称“25 式迫击炮2 门、小冲锋炮2 门”。都不是日军配备武器。且杨成武回忆录《血战大龙华》中,也仅描绘过缴获一门炮的场面。

[10] 杨成武《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详报》(《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1-52页。

[11] 《八路军新四军五月份捷讯彚报》《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6月号。

[12] 「第110師団状況報告」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0382700、第110師団状況報告(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3/26,3206-3207页。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姜克實日本近代史专攻。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1991),日本冈山大学名誉教授。近来從事日中两方战争档案史料的学术考证。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