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中年省思:在《練習曲》和《不老騎士》之間

子非魚
·
·
IPFS
我們總以為,中年是一段漫長的生命階段,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慢慢規劃。然而,一張小小的敬老卡,卻可能顛覆這種想法。

我們總以為,中年是一段漫長的生命階段,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慢慢規劃。然而,一張小小的敬老卡,卻可能顛覆這種想法。

根據規定,年滿65歲的長者或年滿55歲的原住民,即可申請敬老卡。這個標準讓人不禁深思:如果55歲已被視為老人,那麼以奔四為起點,我們的中年就僅剩短短的15年,從40歲到55歲而已。

這短短的15年,令人深刻感受到:「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終結職業倦怠》指出:「我們對工作的理想與工作的現實之間存在一道鴻溝,而這正是職業倦怠的根源。」

在奔四的路上,許多人會發現,實現理想的時間開始倒數,而手裡的工作雖然穩定,卻像一副「金手銬」,既帶來安全感,也限制了自由。想辭職去追夢,卻又擔心失去穩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這樣的糾結,正是中年鬱鬱不得志的縮影。

此外,生命的有限性與資源的分配,也帶來另一層焦慮。《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提醒我們:「過了某個年紀後,金錢轉化為享樂體驗的能力會逐漸下降。」

年輕時,去饗饗吃到飽是滿足味蕾的享受;到了中年,吃到飽卻成了和朋友聊天的背景。同樣是環島騎行,年輕時《練習曲》的旅程是為了開拓眼界,而年老時《不老騎士》的旅程,更多是為了不留遺憾。生命的不同階段,同一件事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奔四這個階段,正處於餘裕漸多但又不算充裕的時期,必須為人生下半場做出選擇。是要放手一搏,選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不枉此生;還是選擇穩妥,等待晚年再實現一場不留遺憾的《不老騎士》之路?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端看每個人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過得還不錯的人生》點出一個好消息:「所謂被討厭的勇氣,其實只要上了年紀人人都會有。時間所剩無幾的自覺,也會讓人改變對生命的看法。」

因此,當我們開始收到訃聞的頻率多於喜帖時,「時日不多」的覺悟,反而成了人生下半場從焦慮走向自在的轉機。

一張敬老卡,提醒我們時間有限,至於要如何抉擇,沒有人能對未來有答案。在現實中,《練習曲》的結局可能未必美好,而《不老騎士》的結局也未必感傷。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