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医药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momentxian
·
·
IPFS
十批国采有感而发

今天一早看到小红书不少人都发了国内十批药品集采的价格清单,不禁哑然失笑,这药品的价格竟然要比奶茶便宜的多,也不知那药丸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世界好癫狂,遂决定来matters激情发言。

首先,简单说说drug discovery这个行业在欧美日是怎么运转的吧。这是一个非常高风险而又高回报的行业,从早期研发到最后成药的项目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这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从discovery到product launch,千千万万的人靠高价的药品养家糊口。所以在美国,高昂的药品价格一方面是因为成功率低、成本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行业的高回报率以吸引各方面人才和资本的投入。药厂肯定不是做慈善,这个行当在美国也是仅次于high tech的暴利产业,从事这个行业的PHD们起薪至少十七八万美金(base+股票+bonus),其实待遇并不差。新药的市场主要有三个: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医疗和药品甚至医疗保险价格高的离谱是一直被人诟病的。但美国也可以说是全球唯一的新药研发中心。虽然欧洲和日本也有不错的药厂,但他们要么是从美国收购公司来补充pipeline,要么就是把研发中心也建在美国。这种局面在近期不会改变,在生物医药行业,美国拥有绝对的掌控权。Biden执政期间的inflation reduction act试图同大药厂商议降低那些已经赚了上千亿美金的药品的价格,这确实是为平民百姓谋福。然而,这也是动了资本家的蛋糕,2024年民主党大选满盘皆输可能也有不少医药巨头的功劳。欧洲和日本是高福利国家,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但这基本上是国家买单了,所以这些国家的打工人要交很高的税,也是一种变相的社会主义了。

专利期过了的药品一般就会有相应的仿制药进入市场,在美国,其实仿制药的价格也是不低的。首先,仿制药需要做head to head clinical trial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和原研药效果一样好,其次,仿制药的生产过程需要向FDA严格汇报,所以仿制药的成本并不低。而且,很多药物分子的生产工艺很不简单,导致仿制药厂都不愿意去仿制,因为利润实在是太低了。举个例子,Merck的糖尿病神药JANUVIA,专利期过了十年依然可以每年赚个二三十亿美金,为什么呢?那个分子中的手性中心太难合成,仿制药厂根本做不出更赚钱的工艺。更有甚者,不少大药厂就有自己专门的仿制药生产部门,可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休想夺我一分利润。

大约在2010年,中国是有意向发展生物制药的,随着百济神州的成立,很多biotech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国家当时投资力度很大,再加上美国这边经济不景气,很多中国的药企人都回国创业。当时也有不少大药厂拿着快专利过期的药物跟中国医保议价,想要捞上一笔。尽管媒体一直宣传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大陆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新药市场,但这并不是事实。如上所述,新药是一种很昂贵的游戏,目前只在非常发达的国家玩的起来。所以,中国大陆从来都不是药企在乎的一个市场,营业额占总收入之比一般不到十分之一。而中国本土的药企因为药品定价不能太高,很难赚到钱,所以渐渐就没什么人感兴趣这个行业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景气,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因为生物科技确实不是什么有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而且就现在医保集采净是些无法保证质量的小作坊来看,医保资金和退休资金在未来都会面临严重不足的境况。现在,中国大陆的新药企业基本是选择将研发出来的早期药物在做了一些一期二期临床实验后卖给美国药厂,以此获得cash flow。但这一般是卖不了多少钱的,毕竟便宜的离谱的好东西才有金主愿意出资嘛。总而言之,我不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在中国近期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学生物和化学的朋友们,如果不想做教授,那润是首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omentxianchemist at Boston blog: https://bostonchemistrycat.blogspot.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些美国绿卡申请的后续

讲讲《我的阿勒泰》和李娟

美国化学博士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