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家庭故事Day3|歸宿
小時候家裡管得非常嚴。平常只要是沒有上學的週末,就會被要求背課本、小說、傳記之類的一整課或一個章節(中文或英文),只要有背錯或忘詞就要整個重新來過,通常需要花將近3-4小時以上才能夠真的完全背起來。當時,我弟因為背不起來整天哭著想要離家出走,至於我也是內心滿滿的怨氣。憑什麼同年齡的孩子週末可以快樂的玩,我們卻要過這樣苦悶又枯燥的日子。當時家裡也很嚴,除了禁止帶朋友回家玩,連出去玩幾點回來都要先說好。
現在回想起來,真佩服自己過去有能力把當時的內容一字不漏的背起來。雖然覺得這種學習方式真的很蠢,但是國中和高中的國文老師還真的是用這麼蠢的方式教學。要求學生死背文言文或字詞的解釋,並且還必須完全跟課本一模一樣才算對。或許,因為具備這種背誦能力和專注度,至少國高中應付國文課倒是輕鬆不少。可以很明白的說,無論是現在的學術工作或開始對寫作感興趣,完全不會感謝國高中的國文老師,反而更感謝日本的漫畫和輕小說,尤其是讀了《文學少女》這本輕小說後激起了寫作的動力。
高中以後家裡就沒在管完全的放任教育,不僅不在乎成績,無論是想選擇自然組或社會組,或者大學想讀什麼科系都不會指手畫腳。或許高中之前的管教方式是老一輩認為有效的家庭管理方式,大了反而就會願意放手讓孩子自由的發展。因此,我後來完全都是靠自己摸索未來的人生,像是原本讀三類組後來轉一類組,還有大學選了會計系到研究所卻選了哲學研究所。
如果說什麼時候最想家,我覺得是當兵(義務役)的11個月,過去從來沒有在外頭住過這麼久,必須被迫適應大部隊生活和服從命令,更是非常的排斥。每次最期待的就是每週可以放假的那兩天,哪怕回到家裡只是坐在電腦打遊戲或躺在自己床上休息把時間都揮霍掉都爽。甚至有兩個時期,真的受不了和心輔官抱怨,為什麼我明明有雙國籍還必須要當兵,就算發生戰爭我也不會留在台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個性上太不服從又時常申訴,對志願役來說只是麻煩人物,後來退伍也不曾再被教召過。
出社會多年才意識到能夠每天住在老家上班真的要珍惜,不需要住在外頭繳房租、幾乎每天晚上家裡都有晚餐可以吃、比別人更容易積累資產和投資,也比許多人幸福可以每天和家裡的人相處。現在想想大學畢業差不多就20幾歲,如果不是先出社會而是先讀研究所,那麼真的出社會最快也快要30歲,這時候家人的年紀也差不多要50-60歲。這輩子真的不長,能夠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沒想像中的長。因此,獨立個體做為社群成員(社會與國家)的一部分,更要該想想什麼是對自己更重要,權衡利弊得失的時候,不應該抱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奇怪信念,因為沒有什麼比自己與家人重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