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学徒》第二章(全八章,隔日连载)

孙李
·
(修改过)
·
IPFS
·

出行之前沈沛一直在准备材料,查阅相关领域文章。沈沛自知对音乐和人工智能了解有限,还临时抱佛脚去背专业词汇,生怕耽误了采访。与沈沛同行的摄影师小张是个年轻小伙子,刚入职不久,看样子是把这次出差当旅游了,为此兴奋了好几天,还说要给女朋友买这买那。论年纪沈沛不过比小张大上四五岁,相形之下沈沛却觉得自己有些老气,不由得感慨生活的磨炼让人变了样子。

数日后,两人一同出行,飞赴欧洲。飞到西欧要十个小时,他们特意选了夜间航班。沈沛向来睡眠不太好,换个地方就睡不安稳,在飞机上就更睡不着了。沈沛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插上耳机听音乐。自从接手这个人工智能的新闻,沈沛开始听起古典音乐来,算是稍稍有了些心得。对于现代人来讲,古典音乐乍一听来不如流行乐吸引人。流行乐长度短小,简单直接,很容易抓住人的耳朵,听了几遍就能哼唱出来。古典音乐篇幅较长,复杂多样,没经过训练的人很难一下子听出个所以然来。这也使得古典音乐更耐听,即便是同一首曲目,每次听都有新的体会。流行乐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情绪,或是让人振奋,或是使人感动落泪,在情感表达上大起大落。古典音乐规模更大、主题更庞杂,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情绪来概括。沈沛最近很喜欢听巴赫,尤其欣赏其中情感的中性,不会特意强调欢乐或悲伤,任何心境下都听得下去。一边听着音乐,沈沛一边暗暗期待,不知道人工智能会弹出什么样的曲子来。

抵达时已是第二天早晨。沈沛和小张两人在旅馆短暂休息,吃了一顿便餐,随后赶往研究所。研究所位于市郊,外表平平无奇,规模倒是不小,看样子员工人数很可观。到研究所讲明身份来意后,接待人员向他们介绍了一位名叫王文的华人博士。王博士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研究人员,而且是中国人便于沟通,所以这次由王博士来做项目演示说明。

王博士大约四十岁上下,外观略有些木讷,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虽然衣着很整洁,还是能一眼看出是个不善打理外表的人。简单交流介绍之后,得知王博士来自国内西北,曾在美国留学,后来又来到欧洲工作。王博士谈起自己时总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沈沛一开始以为他不善言谈。没想到一谈到正题,王博士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变得侃侃而谈,充满热情。

采访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人工智能弹钢琴?这个项目有什么科学意义?

王博士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已经有十多年了,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创造出真正的智能来。他表示,现有的人工智能都是针对专门的实用领域,无论驾驶汽车还是医疗监护,本质上都是一件工具,与手电筒、计算器没有区别,只是技术更高端。哪怕是对人工智能了解不深的人,也能看出这些人工智能与人类,甚至于与小猫小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这些人工智能是没有情感的,是冰冷的机器,只是按照指令执行任务。而生物智能是有主观意识的,富有情绪,具有创造力。王博士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弥补现有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之间的鸿沟。最能体现生物智能情感和创造力的就是艺术,所以选定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这个项目。

可艺术的范畴实在太广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影视……要从何处着手呢?经过研究人员深入的分析探讨,最终选定了钢琴演奏。理由是,相较于其它艺术形式,钢琴演奏要遵守乐器、乐谱的限制,更加有迹可循。如果选择文学、美术创作,很难确定具体的目标,而钢琴演奏是有一定标准的,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说到这里,王博士停顿了一下,询问沈沛对钢琴的了解程度。沈沛坦诚相告,表明所知有限。王博士讲,很多人对钢琴演奏有误会,以为就是照谱弹。如果真的仅限于此,钢琴演奏也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了,只能算是机械运动。实际上,钢琴演奏包含着钢琴家的个人艺术特质,没有任何两个人能弹出一模一样的钢琴曲来。以往所有的自动钢琴以及音乐软件都无法达到人类的艺术水平,如今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王博士介绍道,他们研制的人工智能代号为「学徒」,现在的水平已经不亚于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类钢琴师。

眼看终于聊到正题,沈沛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王博士提议,与其空口介绍不如眼见为实,带两人到实验室现场观看。

实验室布局近似于一般的录音室,分为内外两间。外面一间布满了各式仪器和一排排的显示屏,工作人员们正在忙碌地操作。隔着硕大的玻璃窗可以看见对面的房间,正中央摆放着一台气势威严华贵的钢琴,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价值不斐。钢琴前摆放着一台造型奇特的仪器,伸出两条修长的机械手臂,想必就是用于演奏钢琴的器件了。

王博士说,之前曾经考虑过电子钢琴,或是直接用模拟音源。但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还是选择了标准钢琴,目前这一台是重金专门定做的。沈沛询问可否拍照,得到许可后进了对面房间,小张开始麻利地从各个角度拍摄。沈沛仔细观察起这个怪模怪样的机器来,大体上是个肥硕的圆柱体,上面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管线。底部伸出三只机械脚,停在钢琴踏板上方。顶端的两条机械手臂相较之下显得有些纤细,机械手没有掌心,只有五根长长的手指。与人类的手指不同,中间的手指要比两侧的手指短,拇指和小指最长。十只手指的第一指节都是蓝色的,明显是用了不同的材质,看起来近似于橡胶。王博士解释道,学徒的这双机器手经过了工程学优化,手指采用了特别的有机材料,对按键力度的控制极为细腻。

之后三人回到了前一个房间。王博士询问两人想听什么。他说只要有曲谱,加上一段时间的预处理,学徒什么歌都可以弹。沈沛自知音乐能力有限,思索了一下,选择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受大众欢迎,沈沛听的比较熟,容易听出好坏来。小张则选择了一首迪斯尼的卡通歌。

在王博士指示下,沈沛和小张在监听的位置坐下,戴上耳机。两人面前有数台显示器,从多方位清晰地拍摄学徒。数秒倒数后,学徒开始了演奏。沈沛望向显示器,学徒手指的动作非常简洁,没有一丝冗余,具有和谐精准的机械美。沈沛心想,打造这双手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这念头在他脑海中一扫而过,因为他很快就被钢琴曲吸引住了。《月光奏鸣曲》实在太流行,常在影视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沈沛记不清自己有意无意间听过多少回了。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慢板,在沈沛的印象中是浪漫而又忧伤的。学徒弹奏的风格却要深沉的多,含蓄内敛,仿佛黑夜中沉静的湖水;再仔细聆听,其中饱含着悲痛与无奈。沈沛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的演奏者是一位饱含沧桑的老人。当沈沛的心沉到湖底时,第二乐章开始了,如同一股温暖水流,缓缓地将沈沛的心托扶到湖面上来。随后展开了第三乐章的狂风骤雨,一个个音符敲打进沈沛的脑中,排山倒海般一波强过一波。这强烈的阵势像是在嘶吼出胸中的愤懑,又像是战士在抒发昂扬的斗志。在狂风中,在海浪中,一颗心没有被吹倒,没有被淹没,反而越挫越勇,越战越强。当情绪推到最高点时,乐曲戛然而止。听完这首音乐,沈沛心中充满澎湃,难以自制,过了好一阵才缓和过来。

第二首曲子是迪斯尼音乐。因为学徒之前从未弹过,处理曲谱花了一点时间。准备完毕后,学徒的手指再次在琴键上欢快地跳动起来。刚才学徒像是位老先生,这时的表现却又充满童趣。这首曲子不难,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学徒的演奏十分灵动,有时似乎故意将一些音符弹得迟滞生涩,有时又突然提速,就像是在顽皮淘气,洋溢着一股开心劲。带着蹦蹦跳跳的劲头,这首曲子欢快地收尾了。

两首曲子听罢,沈沛非常激动,摸摸额头居然出了一层汗。沈沛深呼吸,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他深切地明白:一个重大的新闻——也许是他一生中所能遇到的最大新闻——就在他的面前。亲耳听过之后,虽然沈沛难以在音乐技术上做评判,但他清楚地体会出了其中的情感,这绝不是一个冷硬的机器能做到的。那个不起眼的大圆柱,竟然像是有了生命。想到这里,沈沛在激动之余又有些悚然。沈沛的好奇心燃烧起来了,他现在特别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

下一章将于周六发布,敬请期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孙李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33 篇作品
旅行笔记:闲看万水千山
13 篇作品

重访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