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35|LINE 貼圖帶來寫作啟發!萬事萬物皆可寫、都成圖!

閱讀筆耕
·
·
IPFS
·
我期待能從自己周遭的一小群人開始,重新找回對書籍最純粹、原始的樂趣及期待!讓我們一起搭上【說書摩天輪】吧!⋯⋯完全沈浸在從不同位置、高度所看到的每一處景色。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LINE 貼圖帶來寫作啟發!萬事萬物皆可寫、都成圖!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我有一種感覺,現代人活得相當辛苦。

我發現,原本「閱讀」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活動,卻不知從何時起,被當作一種有效達成某種目的(例如能力提升)的工具,而且一旦不抱持這樣的目的去閱讀,自己還會變得很焦慮,完全無法專心!

難道說,當我翻開一本書,就必須要從中吸取精華為己用,這樣才是普世價值?

我期待能從自己周遭的一小群人開始,重新找回對書籍最純粹、原始的樂趣及期待!讓我們一起搭上【說書摩天輪】吧!請不要設定學習目標或在途中抄寫筆記,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完全沈浸在從不同位置、高度所看到的每一處景色。

你可能不會帶走任何收穫,不過如果「好玩」算是一種收穫的話,那應該就是一種了吧!

  • 時間:3月19日(二)20:00~21:30

  • 地點:Google Meet

  • 加 LINE ID:hugohuang1 好友,進入【公益讀書會】交流群。

公益讀書會 x 創作者經濟 IMO

本週焦點

🔸 趣味英語小教室(萬事萬物皆可寫、都成圖!)
🔸 如何寫一封提問信?這裡有 100 分示範
🔸 犧牲(從 0 到 1 vs 從 0.9 到 1)
🔸 筆記怎麼斷捨離?筆記空間/時間分散該如何管理?
🔸 頂尖人物如何掌控注意力?
🔸 個人網站上的「關於我」頁面要怎麼寫?
🔧 怎麼打敗 Google 演算法?
🔧 推薦 MacOS 上的螢幕錄影開源軟體
🌍 幣安交易所「香水」文案
🌍 從「買披薩」到「發紅包」——比特幣的破圈之路
🌍 葛如鈞質詢金管會「為何禁止複委託買比特幣ETF!」
🌍 加入優質創作者經濟生態圈,Matters 轉移至 Optimism 區塊鏈


❏ 趣味英語小教室

圖片摘自「James Chu」臉書
圖片摘自「英文研究寫作室」臉書

閱讀筆耕 🙋 IMO:萬事萬物皆可寫、都成圖

第一則「職場雙語教學」其實是一款 LINE 貼圖,裡面的素材來自於創作者日常對於職場大小事(透過「創意」濾鏡)細膩的觀察;想必有利用「點子庫」之類的 inbox 工具慢慢搜集,待累積到一定的量以後,就可以組織成一個作品。

寫文章和做貼圖好像,萬事萬物皆可寫、都成圖。

生活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但總不是靜如水,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大人的 11 堂寫作課

刺就是那些攪動情緒的東西——別人視而不見,但卻被你發現——那些讓你觸動的,感動的,驚訝的,欣喜的,憤怒的,反思的,困惑的,都是刺,都是寫作的源泉。

PS:那個「幫我 double 雀可一下」真是笑死我了,觸動情緒,刺到笑點。


❏ 如何寫一封提問信?這裡有 100 分示範 by 侯智薰

  1. 簡短招呼(雷蒙你好)

  2. 說明身分(附 email,讓我能去查證後台會員、購買記錄)

  3. 描述狀態(一段一個重點,嘗試了什麼、用過什麼方法)

  4. 附上操作截圖

  5. 提出問題(具體想解決的疑問)

  6. 結尾加分(除了謝謝,還有個人化訊息:很期待上課)

雨果・Hugo 🙋 IMO:檢查清單

這完全可以作為一份擬提問信的 checklist,勾稽比對確認無疏漏後再送出,確保信件的完整度,才能讓收信者留下深刻印象。
 

閱讀筆耕 🙋 IMO:設身處地的同理

有四種管道——當面聊、電話聊、文字聊天軟體、電子郵件通訊——可以作為解決問題時的交流方式。排序越前面越即時,你可以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但在使用排序越後面的溝通媒介,就不能這麼發散。

力求雙方「傳接球的次數」越少越好,最完美的情況下是「一來一往」就搞定。這倚賴發問者預先研判對方(為了解決問題)需要用到什麼資訊,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同理。
 

旅讀從心🙋 IMO:內容跟標題都要滿分

文中談的都是信件內容,但內容滿分,標題更不能不著邊際,若是能在標題就明確地說明目的,讓收信者甚至無須開信,便能先予以分類(例如客服直接分案給相關部門),或是知道大概處理方向,可能會被更快速處理需求。


❏ 犧牲 by 還本龍一

遇到資源衝突時,大部分的人可能是先選事業,犧牲伴侶或犧牲家庭跟小孩。要不,就變成老婆犧牲自己職涯來陪伴小孩成長。如果沒人顧小孩,最後就是犧牲小孩的成長、人格、甚至心理。

除非除非,你家裡本來就像洛克斐勒家族、梅隆家族等等那樣有錢,然後又有舉世無雙的聰明才智,就不用犧牲這麼多來創業,又能夠 work life balance ,從 0 到 1 可以變成 0.9 到 1 。結果講來講去關鍵又還是回到家族背景,只能怪自己父執輩太廢沒好好掌握先機。

閱讀筆耕 🙋 IMO:小心攝取「成功學」文本

這篇貼文點出了「每個人的立足點不一樣」,有些人因為天生站在 0.9 的位置,所以同樣是到達 1 的位置,就不用犧牲這麼多(省下很多心力);這帶給我的啟發是,當我們看到許多「成功學」的書籍、文章時,攝取資訊時必須很小心。

聚焦某個特定人士與個案研究可能很危險,諸如億萬富豪、企業執行長、或是佔據新聞版面的天價案例,這類結果一來可能是前開立足點的不同,二來往往是受到極端的運氣或風險左右,甚難將這些教訓套用在自己的人生上。

取而代之的是,應該尋找廣泛適用的成功和失敗模式,更貼近現實,取其中庸之道。
 

雨果・Hugo 🙋 IMO:魚與熊掌兼得

很湊巧,今天剛好在臉書上看到事業家庭兼得的例子。在資源有限的同時,我們要如何取捨?更精確的說是如何「調配」才能「魚與熊掌兼得」呢?


❏ 筆記怎麼斷捨離?筆記空間/時間分散該如何管理? by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1. 筆記封存區:不需要經常整理,只要在你需要它們的時候,能夠輕易地找到即可,也可以在真的需要時再整理⋯⋯幫助你清理現在的心智空間,還能保留那些「或許將來會用到」的資料。

  2. 筆記中心化:把 Onenote 或任何你偏好的數位筆記工具當作中心。把所有的雲端文件連結集中在一處,紙本資料則可以掃描或拍照存入。

  3. 專案目錄連結: 建立一個專案的核心筆記,將所有相關的筆記透過連結方式集中起來。這個核心筆記就像是你專案的大腦,不僅能夠清晰顯示專案的進度與方向,還能隨時追蹤到每一個細節和想法的演進。

雨果・Hugo 🙋 IMO:符合大腦運作模式

曾看過一篇文章分析 Mac 電腦與 Windows 電腦系統存放檔案邏輯的差異,相當有趣。

Mac 電腦的檔案存放形式跟「1. 筆記封存區」的邏輯非常相似,檔案命名是否容易搜尋的重要性遠大於檔案存放在哪一個位置;Windows 系統則恰好相反。

一開始我從 Windows 轉換到 Mac 也不太習慣,後來卻發現這樣的操作更直覺符合大腦的運作模式,自從不用花費額外時間在排放檔案位置後,明顯感受到更多心力被釋放出來了!
 

閱讀筆耕 🙋 IMO:做好索引

關於「2. 筆記中心化」這點,我看到的是把散落在各地筆記的「超連結」都放到自己稱手的數位工具裡,例如把不同軟體做出來的文件檔、試算表、簡報雲端連結抓出來,整理到同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那些筆記實際存放位置可以很分散(去中心化),只要把「指向這些筆記的路徑」妥妥的管理好(中心化)即可。因此,我想把「2. 筆記中心化」改名為「2. 索引中心化」的稱呼方式。
 

旅讀從心 🙋 IMO:紙本資料數位化具有搜尋方便以及節省實際空間的優點

記得以前聽過某位老師的分享,他自己對於數位化到有點偏執的程度,甚至連家中物品的使用說明書或是保固證明,全部都掃描存檔。

乍聽之下會覺得滿好笑,但經過親身實踐,會發現這做法真的很有效率,也養成掃描使用說明書存檔的習慣。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省家裡的空間,所以平常去參觀文化場館等摺頁,也會開始掃描存檔。


❏ 頂尖人物如何掌控注意力? by 姚詩豪

頂尖運動員的強大之處,在於「注意力」的控制。

他們只會把注意力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比賽,一個是自身狀態。 其實所有的專業工作者也是一樣,我認識所有的頂尖人物,也是把注意力全副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工作目標;一個是自身狀態。我幾乎沒印象任何頂尖的工作者,會專注在「別人怎麼看自己」這件事。

這世上很多事情,可能要耕耘數年,才會被大家看到,這時候才會有掌聲。而弔詭的是,在努力的過程中,越是在意掌聲的,反而越容易忽視了「工作目標」與「個人成長」,反倒最後沒了掌聲。而不在意掌聲的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工作目標」跟「個人成長」上,反倒最後容易獲得掌聲

雨果・Hugo 🙋 IMO:人性就是喜歡被鼓勵及肯定

我相信只要是人(當然包含頂尖人士),本性都是喜歡被肯定的。

我認為,頂尖的人,並非不在意掌聲,而是能夠把掌聲轉化成一種驗證自己進步的方式,如果他們真的不在意掌聲,那為什麼還要設立獎項與頒獎儀式呢?人天性就是需要掌聲,掌聲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

不吝嗇給予掌聲,同時也不將別人給予的掌聲視為無物,前進的速度一定會加快。掌聲是一種榮耀,也是驗證自己的努力結果的方式,並作為自己可以為這世界做出的一種貢獻方式(因為點亮自己同時也在照亮別人)!
 

閱讀筆耕 🙋 IMO:心態致勝

這是一本書的名字。我們從《心態致勝》中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兩種心態,分別是在意外界目光的「定型心態」,以及重視自我實現的「成長心態」,接受自己同時受到這兩股力量所牽引,有意識地拿捏平衡。

這兩種情境,推動事情進展背後的驅動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套用在「寫作」議題,似乎和 第 34 期 週報的「為自己而寫(內在驅動) vs 逐流量而寫(外在驅動)」有一些呼應。

《心態致勝》書中插圖

❏ 個人網站上的「關於我」頁面要怎麼寫? by 朱騏

⋯⋯讀者們不關心我的豐功偉業,而是「這個網頁的內容,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 你的服務跟目標讀者有什麼關係?

  • 為什麼讀者要相信你的服務?

  • 為什麼讀者要喜歡你?

  • Call to action

閱讀筆耕 🙋 IMO:就是履歷表

我會把這篇貼文和第 34 期週報的〈履歷上「連續創業者」的誤區〉一起看,想像讀者是決定要不要 hire 你的主管,而「關於我」就是一份履歷表。

所以就可以把帶走的收穫併入「如何寫履歷」的知識體系裡面,這讓我有了想法可以再寫 1~2 張永久筆記,擴大對這個主題的認知邊界。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怎麼打敗 Google 演算法? by chengyin

2023 年 9 月起,許多從事 SEO 的人士開始抱怨,他們原本排名靠前的網站突然消失了,這是由於 Google 在 2024 年 3 月份進行了一項重大的演算法更新,對搜索結果的排名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於那些依賴關鍵字排名獲利的人來說,這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容創作者們該如何應對這次演算法更新?他們該如何調整策略以確保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評價為有價值且排名靠前?

閱讀筆耕 🙋 IMO:內容為王

未來 Google SEO 演算法越來越強調「內容為王」這一塊的權重,做好 SEO 的主角是負責撰寫內容的創作者,而不是架站技術人員,這樣也是《讓人一搜尋就找到你》念茲在茲告訴我們的。

我會在 3/19(二)晚上的說書摩天輪,分享這本書討論「內容為王」我帶走的一些收穫,歡迎大家++。

  

❏ 推薦 MacOS 上的螢幕錄影開源軟體 Kap by Guangzheng Li

虽然没有 screen studio 那么炫酷的功能,但是在基本功能上都能满足,而且完全免费+开源!还有丰富的插件系统,可以定制化开发!


創作者經濟與 Web 3

❏ 幣安交易所「香水」文案(英文版中文版

圖片摘自「幣安交易所」推特

閱讀筆耕 🧙 IMO:名詞科普

在原始版本裡,英文小編把三個字尾相似的單詞(Fragrance、Finance、Binance)擺在一起呈現;但換成中文就沒有這番趣味性,所以中文小編轉戰從四種「香水成分」來做文章(區分成主調 HODL/DYOR 與中尾調 YOLO/LFG)。

  • HODL(Hold On for Dear Life):長期持有(充滿信仰的長期投資者)。

該詞源自於 2013 年的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有網友下標題時誤把 HOLD 拼成 HODL,意外變成幣圈流行語,直到現在。

  •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做好你該做的研究(投資 Crypto 有賺有賠,請詳閱公開白皮書)。

  • 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及時行樂吧(要賭就賭大的)!

  • LFG(Let’s Fucking Go):X的衝呀(大夥進攻囉)!

未來,我們在設計文案時,也可以抓出幾個產業(產品)最鮮明的「香水成分」並組合成一段簡潔有力的標語。

還沒註冊幣安交易所的朋友,可以參考〈幣安交易所完整開戶流程〉教學,過程中記得輸入專屬推薦碼「L3BAGL6Y」,享有終身交易手續費終身 20% 返現優惠。

  

❏ 從「買披薩」到「發紅包」——比特幣的破圈之路 by Joseph

紅包,也被稱作 red envelope, 是一種古老的社交禮儀,起源于 2000 年前的中國漢代。新年之際,年輕一輩給長輩拜年,而長輩則回贈裝有現金的紅包。發紅包與收紅包,象徵着祝福的傳遞,好運的開始。

「紅包習俗在全球有 20 億文化共識,比特幣在全球有近 5000 萬 holder。兩者結合,是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融合。當巨大的文化共識與巨大的加密共識産生碰撞,比特幣就會被更多人看到和接受。」 Old Wang 說道。

近些年,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正開始將比特幣作爲解決現實問題的手段。一些在異國工作、有跨境匯款需求的年輕人,開始用比特幣匯款回家,整個過程只花費幾分鍾和幾美元;此外,在連年通脹的地區,許多人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産不再貶值,選擇了比特币;而對於存在大量無銀行帳戶人口的國家,民衆也逐漸開始選擇只要有一台手機就能轉帳的電子貨幣。

閱讀筆耕 🧙 IMO:區塊鏈教育的敲門磚(金磚)

以前,爸爸媽媽說要幫小孩把紅包「存起來」,有一定機率這筆錢會「下落不明」。

如果是發放比特幣紅包,機會教育孩子區塊鏈知識的同時,他們也看得到自己的錢(紅包)被記錄在一個公開的帳本,資金流向清楚,放久還能抗通膨,也許未來他們上大學的教育基金儲備,就靠這些壓歲錢了。

孩子接收到紅包,象徵著新生代主人翁迎接新興事物的美好。

不過,這之前有一個前置動作,就是在孩子的爸媽新婚時,也給他們包一個比特幣紅包;先讓父母的腦袋和區塊鏈世界接軌,然後把這些觀念傳遞給下一代,是吧

比特幣紅包是區塊鏈教育的敲門磚,而且還是金磚(按:數位黃金)呢!

   

❏ 葛如鈞質詢金管會「為何禁止複委託買比特幣ETF!」,黃天牧回應:BTC 沒有內含價值 from 動區動趨

⋯⋯國民黨新科區塊鏈立委葛如鈞(寶博士)就金管會禁止複委託購買比特幣現貨 ETF 的決定提出質詢,指出此舉與政府鼓勵多元投資的方針不一致,金管會的禁令可能將投資者推向海外市場,從而造成政府、券商和民眾三輸的局面。

閱讀筆耕 🧙 IMO:鑄幣利差才是真議題

引用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親筆著作《以太思維》裡提到貨幣的基本社會功能,前三種是標準說法(交易媒介、儲存價值、計價單位)先快轉略過,Vitalik 告訴我們許多人並不曉得貨幣還扮演第四種角色,其重要性經常埋沒在歷史的長河裡,它就是鑄幣利差(seigniorage)

鑄幣利差可以正式定義為:貨幣的市場價值和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內在價值是指沒有人將該事物當成貨幣使用時,其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試問,脫離金本位制度的法幣(例:新台幣、美金⋯⋯)如果不再被當成貨幣使用,其本身還剩下什麼價值——只剩下做為「一張紙」的價值,並沒有內含價值。

也就是說法幣和比特幣一樣,其貨幣價值與鑄幣利差百分之百相等,黃天牧應該做功課的是「鑄幣利差跑到哪裡去了」,完整的剖析在《以太思維》裡說分明。

❏ 加入優質創作者經濟生態圈,Matters USDT 支持功能採用 Optimism from Matters

對馬特市民來說,Matters 轉移到 Optimism 又將產生什麼影響?首先,相比以太坊主網,Optimism 的交易速度更快、gas fee 更低,對用戶來說更加友好。
⠀⠀

Optimism 社群一直致力於推廣公共財(public goods,又譯公共物品),強調去中心化,是一個高度民主化的社群。而 Matters 一直致力於嘗試搭建數位空間的民主機制,與 Optimism 的願景不謀而合。轉移之後,Matters 將會更深度參與 Optimism 生態圈以及當中的數字民主治理實驗。

@swiftevo 🧙 IMO:OP 繼承公共財理念

曾經 PGN(Public Goods Network)區塊鏈為公共財帶來了一個夢想地,鏈上礦工費重投入公共財的發展當中。這個夢想,在 PGN 宣告退出後,Optimism 似乎成為貫徹這股理念的繼承者。

除了大家知道的 DHK(由 Cosmos 轉至 OP)及 Matters(由 Polygon 轉至 OP),還有 Public Nouns(一個對於公共財不停投入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也考量到「Optimism 對於公共財長期的支持的投入」這點,目前正在內部討論是否將從以太坊轉移到 OP。

在可見的未來,若 OP 能持續對公共財投入,將見到越來越多為公共財目標的專案轉投 OP 的懷抱。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重溫「故事鑄字行」巫佳蓮的閉門採訪,她是一位童書編輯,也是一位獲得文學獎殊榮的兒童文學創作者。

❏ IMO 人物誌|兒童文學是文學!心中要有孩子,淺語的藝術!深度訪談「故事鑄字行」巫佳蓮

圖片摘自「故事鑄字行」臉書

原本擔任日文老師的佳蓮,某次誤打誤撞報名兒童文學寫作課,意外開展她的兒童文學創作之路。

耕耘不久後,她榮獲連許多職業作家都夢寐以求的【桃園鍾肇政文學獎】,佳蓮是如何安排創作的日常流程,以及從哪些地方輸入創作養分?

1. 兒童文學是文學
2. 自己讀書,不盲從
3. 在哪裡看到書,就在哪裡買書

——《故事鑄字行》巫佳蓮

Share

2024 新年贈禮首選 【創作者經濟 IMO 大禮包🧧】

  • 獲得週報、人物誌 Writing NFT

  • 週報:主編後記(創作者經濟 IMO 知識樹)

  • 人物誌:語音訪談無限回放

  • 不定期空投派發

  • 年度訂閱享 17% 折扣

用最棒的禮物傳遞你的品味 💯

Give a gift subscriptio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筆耕|我抽中了 1 顆 SOL!幣安發年終:挑戰任務速攻,搶比特幣、BNB、SOL⋯⋯

卡片盒筆記 ze4|去中心化筆記系統:由下而上,打開你的興趣雷達

閱讀筆耕|參選第 13 屆 Matters 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