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很經典的一本書,非常值得推薦!
圖片來源:金石堂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作者岸見一郎的書籍我看過不少,他的著作都是圍繞在阿德勒心理學的範疇,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依舊會對其論述感到相當新穎,甚至是令人感到有些不適應或一時半刻很難接受。比如在書中就提到一個人現在的狀態並非是「過去」所造成,而是當事人出自於個人意志的決定,也就是說過去即使是不可抹滅的事實,但我們不能把責任歸咎於過去的創傷或他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因為此刻的我們是有權作出決定的,不應該歸咎於其他原因。

而這樣的論述其實不難理解,比如一個孩子明明身體檢查不出疾病,但是他卻真實感受到不適,在抽絲剝繭之下會發現這個身體不適是因為孩子「需要」所造成,因為孩子不想去上課,或是希望博得父母的關注,於是對孩子而言這個不舒服的感受是必要存在的,一旦改變「不想去上課」或「博得父母的關注」這些目的,不舒服的感受便自然會消失,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主張的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因為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現在的目的是可自由轉換的,所以當有些人講了許多理由表示自己迫於無奈而做不到時,其實只是因為他不想做而已

同樣的邏輯,作者也不客氣地說許多人的「不幸」是自己選的,也就是說是他此刻「需要」的,這就讓人想到許多人為何以「賣慘」來做為吸引目光的手段,因為這能替他帶來一些關注力,作者說這對當事人來說是一種「善」,比如可以當成難以成功的理由,抑或是獲取更多的同情而得到金錢上的利益,所以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始終不願意走出悲慘的人設,因為他們「需要」,而且很有可能不自覺已經從「自卑情結」轉變為「特殊的優越感」。

「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特殊的優越感」則是炫耀不幸。想藉由自己的不幸,好變得「特別」;憑著不幸,想要高人一等,進而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

作者的這番解說令我恍然大悟,這也充分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一直讓自己處於看似「不幸」的狀態,其實仔細觀察過後都會發現是有其目的,因為撕掉了「不幸」的標籤,他們似乎頓失免死金牌,也沒有籌碼可以讓他人順從自己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總是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而影響到自己生活的關鍵原因。想要平靜的生活,就要尊重他人有批判或討厭自己的自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封住別人的嘴,但我們有能力去決定要如何詮釋一件事情,如此一來便同時擁有了平靜與自由。

阿德勒心理學同時還主張不稱讚、不責罵,也認為競爭是沒有必要的,而這些詳細的內容我會在《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中有比較詳盡的說明。

我知道很多人對暢銷書向來反感,但我不得不說這本以哲學及心理學為基礎,並且以對話方式呈現的書籍可以真正幫助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減少競爭及嫉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心中的權威思想,不再糾結於「過去怎麼樣」或是「別人怎麼樣」,而是聚焦於當下的自己,並且給予自我認同,而非向外尋求。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校園人際議題-到底是「送」、「交換」還是「討」?

中國滲透:揭開中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隱形攻勢

超有趣的找一找魚類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