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政策:在美好未来和残酷现实之间

马屿人
·
·
IPFS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自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政策一出台,各路专家纷纷表示,这是中国走向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关键一步,声势浩大,气势磅礴,语调铿锵,信心十足。

这个世界,什么最难得?不是高楼大厦,不是豪车游艇,而是能够预见自己未来的安稳生活——但这份预见,却往往被现实无情打碎。

个人养老金政策,乍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让人心动的美好许诺:一张寄给未来的支票,等你到了退休那天就能轻松兑换。这种对未来的保障,犹如一枚大号的“饼”正被发往每个角落。

可是,仔细一琢磨,这张支票是不是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如果真把这饼吃了,是不是就能填饱肚子?

说白了,这份政策,能在中国亿万普通人身上“成功”吗?政府想让你存钱,想着通过鼓励政策让你自愿参与,然而,第一个问题便是,指望这种养老金的有多少人现在无金钱上的压力?普通百姓拿得出多少钱来“养老”?

根据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在2023年12月26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在中国,月收入1090元以下总人口为6亿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数达到9.64亿。

目前的中国,养活自己和家人都已经是大多数人耗尽洪荒之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有多少人在还了房贷车贷、日常开支后还能够从现在的工资再抽出一部分来存进养老账户?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的事,谁敢保证?存进去的钱能有多少增值?“投身市场”,会不会最终变成“承担风险”?那些号称“养老”基金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工具,它们的实际操作又能有多少保障?专家们说,市场风险总在所难免。可市场一跌,个人养老金就会成为空白支票。

我们想在养老金政策上借鉴美国的401(k)养老计划,可问题是我们的股市和美国股市是一样的吗?而股市一个风吹草动,就会让多少人的财富打了水漂!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池子,真能抵御这种风吹草动吗?个人养老金的“未来”,会不会最终会成了个空头支票?而且,如果你查看这份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自由选择”背后藏着一堆复杂的选项和条条框框。这些东西,怎么看都不简单。从选择合适的产品到风险评估,从免税到税后返还,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你以为你是“自由选择”的消费者,结果成了市场上的“韭菜”——只不过你没意识到收割你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保险公司。

这个政策的真正意义,也不仅仅是鼓励储蓄,而是让每个人在“自由选择”的外衣下,悄悄承担了国家未来的养老责任。说是帮助未来实现财务自由,但对很多人来说,在未来没到之前他们眼下先要承担更繁重的“义务”!至于我们每个人,能否通过这场游戏真正获得安稳的未来,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

如果未来有一天,未来的我们,在退休的时候,某个养老金账户上的数字终于到账,我们是不是会笑着对自己说:“看来我毕竟是成为了勇者和智者”?还是只能望着那份养老金账户里的数字,无奈叹息:“这怎么养老?连基本生活费都不够!”个人养老金政策,看似一种针对未来的宏大设计,试图医治一种“制度流行病”,病原体是老龄化,药方是养老金——但执行的效果,却很可能会在许多人手中溶解成“泡沫”。

最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这片为未来而描绘的负氧森林,是否真的能在现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