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鄭文琦 & 羅仕東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
IPFS
·
5月14日在 Volume DAO【台北生成現場】的「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講者鄭文琦、羅仕東分別從歷史地理框架與泰卓鏈(Tezos)藝術社群的角度介紹各自對「全球南方」的詮釋。
圖像元素由Volume DAO提供、c2x3再製

講者介紹

鄭文琦

藝文工作者,綽號雨蛙。2017年發起「群島資料庫」計畫迄今,致力於梳理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共享歷史及其解殖作用。

羅仕東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資深Tezos收藏家。致力探索跨文化對話與集體協作的實踐,近年亦投入於探索當代藝術與加密藝術之間的可能性。

歷史地理框架下的全球南方

鄭文琦(以下稱雨蛙)首先介紹了以下名詞與人物:

此圖截自「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投影片
  1. 存在鎖鏈
    存在鎖鏈(Chain of being)是18世紀來自歐洲神學的主流思想,認為世界萬物有一定的分級秩序—上帝居首,其下有九個等級的天使,天使之下是人類,人類之下為動物、植物、礦物。

  2. 亞歷山大.馮.洪堡
    洪堡是近代地球物理學的開創者之一,不是停留在神學的層次理解物種與人、世界的關係,而是從直接觀察的事實出發,運用比較法,揭示自然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奠定了博物學、地理學的分類系統。

    當思考真實地理南方的時候,雨蛙會引用洪堡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從科學的分類走到內在系統,這些事物會在不同內在系統裡被建立起不同資訊;另一個是外在角度,如何實際到達世界各地、滿足征服欲望。我們不再思考跟上帝的關聯,而是思考我們跟世界的關聯、我們在其中的相對/絕對位置。

雨蛙引用了【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一文,以德國「洪堡論壇」為例,帶出重塑世界觀的命題。洪堡論壇是柏林最具標誌性的博物館,以「論壇」命名,強調其將打破博物館為「知識殿堂」的刻板認知。【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點出新型態博物館如何解構以歐洲為重心的世界觀,與歷史上來自世界各個殖民地的文物重新對話或建立新的觀看方式。以藝術史而言,我們從未跳脫以歐洲為重心的視角;現在不只洪堡論壇,瑞典的哥德堡世界文化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2014年在荷蘭重新開幕的國立世界文化博物館(Dutch 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s)等歐洲民族學博物館,都在努力擺脫殖民帝國包袱,重新反思文化定位。

以上就是「全球南方」的重要背景—我們如何回到藝術史建構過程中的歐洲、東西方思維,看待要重新建立的秩序或系統。雨蛙認為,全球南方會不會只是一種「地緣政治上的避難手」,為了替代以歐洲為中心的觀點而選擇加入南方?其實沒有絕對答案,留給大家去思考。

照片由 Volume DAO 提供

相對位置的全球南方

經濟學角度的「全球南方」或「全球北方」是以國內生產毛額GDP分類,分別指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也就是說,這裡的南北方並不是真實的地理位置,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就不被歸類在「全球南方」內。雨蛙分享,全球南方有一個很重要的團結精神(solidarity),關於歷史上的結盟,以及如何爬梳過去共同被殖民的歷史。

2017年他發起「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邀請東南亞藝術家來台灣空間進駐、互訪,共同討論並生產文件,作為台灣與東南亞交流的另類框架。「群島」在此是指通用馬來語的馬來/印尼及其周邊諸島,其英文名稱「Nusantara」是古爪哇語,「nusa」是「島嶼」、「antara」粗略翻譯是「外島」之意。雨蛙將群島資料庫的文件鑄造上objkt.com,將文化交流的藝術實踐鑄造上Tezos區塊鏈。在殖民主義進入馬來/印尼之前,島民並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而是認為島嶼和島嶼之間就是世界;呼應今年四月Volume DAO策劃的展覽【列島雜湊】,雨蛙認為列島是個很重要的象徵,就像每個人在區塊鏈上是一座座島嶼,不用國界、人種區隔,每座「島嶼」都是獨立的。

既然這樣,以區塊鏈的架構來談「全球南方」還會成立嗎?雨蛙直接跳到結論:有些人認為區塊鏈技術不見得對全球南方有幫助,它有可能因為省略了中間物質流動,而更加鞏固南方作為供應鏈的概念。但站在媒體的角度,他們持有樂觀態度—雨蛙提及2022年的一期《新聞週刊》(Newsweek),認為區塊鏈確實讓全球南方國家的人才被世界看見,包含參展藝術家之一、來自汶萊的Yazid。

接下來進入羅仕東的部分,從Tezos藝術社群來看全球南方。

泰卓鏈藝術社群的全球南方

仕東以過去一年在泰卓鏈(Tezos)的經歷,試著把Tezos當成一個世界,從中回應「全球南方」的議題。

「東南亞藝術家」Yazid&德國卡塞爾文件展

仕東分享了兩個小故事作為其開場。在【列島雜湊】的策展過程中,選擇展出汶萊藝術家Yazid作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申請TZAPAC泰卓鏈亞太地區基金會的補助金,當時給予Yazid的標籤是「東南亞」。但在梳理的過程中,只有他一個是「東南亞」藝術家,來自東南亞變成是一個標籤。這讓他思考,區塊鏈藝術家來自哪一國家重要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來自去年第十五屆的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15),德國卡塞爾文件展是每五年一屆、當今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展之一。去年是Documenta第一次由來自亞洲的單位策展,也是首次由「藝術團體」而非專業策展人策展。策展單位是來自印尼的ruangrupa,參展單位也多是來自亞洲、南美洲、非洲等地的藝術團體,將許多過往Documenta幾乎沒有出現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藝術帶到展場。當時此展有非常多爭議,其中一個是作品被指控有反猶太意識形態,另外是有些媒體稱之為「沒有藝術家的展覽」,因為參展團體不是經常出現在大家視野裡的那些,甚至有些媒體直接下標指出Documenta 15是一個做給全球南方藝術家的展覽。仕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認識「全球南方」一詞。

「全球南方」分類圖。照片截自「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錄影

當時他就在思考,那麼台灣算不算全球南方?世界地圖上的台灣被歸類於北方.但當Documenta 15的某些藝術家一起表達「我們來自全球南方」的時候,他也不禁產生懷疑。另一方面,策展單位ruangrupa其實沒有在Documenta 15中使用這個詞,有些藝術團體也不喜歡這個標籤。「全球南方」指的到底是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意識形態,還是是一個開放的概念?這些疑問都讓仕東的世界地圖被模糊化。這場講座中,仕東從這一年來在Tezos區塊鏈上遇到的藝術家、藝術創作,試著去呼應「全球南方」這一命題。

從Tezos看全球南方

仕東舉了現已關站的Tezos NFT平台Hinc Et Nunc(以下稱HEN),向大家分享他早期收藏的數位藝術。這些作品五花八門,有些帶有「奇怪的荒謬感」,例如很肥的柴犬、武打明星成龍扮成聖誕老公公…等等,充滿各種迷因作品。這就是Tezos鏈的特質—有點叛逆、帶有實驗精神,因為沒有審查機制、鑄造費相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Tezos鏈上鑄造NFT,做各種嘗試。

仕東的HEN收藏。照片截自「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錄影
仕東的HEN收藏。照片截自「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錄影

HEN 是巴西人Rafael Lima在2020年3月所創立,最初創立的原因是希望能提供一個沒有門檻的藝術NFT平台,讓巴西和南美藝術家之間能夠做交易或交流。沒想到,後來有些歐洲藝術家進入,漸漸吸引全球各地的知名藝術家,交易量也漸漸增加,成為一個大型交易市場;直到2021年底,HEN被其創辦人無預警關閉(詳情請見關聯文章)。仕東認為,這個事件有很多內在矛盾與辯證。除了從一個地方式(南方)起點走向國際,HEN內部社群的重構與重生過程非常值得思考。

Tezos作為社會學場景

Tezos社群活動。照片截自「藝術社群與全球南方」講座錄影

對於仕東來說,上述提及的荒謬感其實代表一小部分的南方精神。就像人類學家去到一個地方看到不同文化特性,在Tezos他看到不同風格的藝術混合。那麼如果把鏡頭拉至社會學角度去看待Tezos鏈的場景與文化呢?上面發生的事情可以是非主流,也可以是反抗、組織行動,一種聚集力量改變社會框架的行動。例如2022年3月的烏克蘭行動,藝術家透過在Tezos鏈上發行作品,將收入分潤給6個烏克蘭NGO組織以提供支持;另一個是一群藝術家與藏家自主發起的整理 LGBTQAI+ 藝術家名單行動,以支持 LGBTQAI+ 藝術家。

區塊鏈上也經常有各種組織行動,例如台灣分散式自治組織FAB DAO(Formosa Art Bank DAO)的第一屆藝術購藏計畫,其中幾名組織成員要用組織的資金購藏作品。由於他們使用的是公共資金,購入的藝術品需要符合某種公共性。但所謂「公共性」意味著什麼?來自哪裡、什麼性別,或是處理什麼議題的藝術家是他們應該支持的?同時又要思考這些標籤會不會僵化收藏的範圍跟多樣性。另一方面,提名人還要設法說服其他提名人收藏某件作品的原因,然後傾聽對方的意見。對仕東來說,這是一種「南方時刻」,需要和他人共同相處、打造更有組織性的「社會」。

小結

這場講座以仕東的這段話做總結:

或許「南方」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相對性概念,就像是我們在談中心、邊緣中心化、去中心化或者是分散式架構一樣,刺激著我們批判和思考。所以它(南方)對我來說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國家或區域,也不只是經濟或文化發展有多差;它是關於參與和過程,而非定義性的。矛盾或許是它一個必然的本質,卻也總是保持開放,我們會不斷回頭看我們從何處而來。像我提及的HEN起源,那也是在人類學的視角中去尋找與差異同在的靈魂,並且在社會學的時間中去批判各種資源分佈不均的任務和時間。更多的也許是關於一種對自由、對於打造一個未來我們希望看到的空間社會,也詢問真正的多元或平等是否可能。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我們是你從Web2到Web3的旅伴,一起發掘NFT藝術的浪漫。 聯絡我們:c2x3.nftpress@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快報新聞
40 篇作品

【快報】12/9 - 12/13 新聞回顧

【快報】12/2 - 12/6 新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