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 書後感

Investing Fire

nicole068
·
·
IPFS
·

看到董科含那篇〈如何發現20歲時就值得投資的年輕人〉的文章,我開始整理腦海中那些持續關於「投資」這件事的思考。首先,投資,是要先確定什麼是「資」。

資,你能想到的詞是什麼?資產、資源、資金、資本、資料……不勝枚舉。

那麼回到現實世界中,不只是金錢,我們的時間、人脈、說出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資」。

那投資是什麼,就很好理解了:是把你認為是「資」的東西做出合理配置,然後等待時間給你的獎勵。


我從開始有一些意識覺醒的時候,遇見了一些很有趣的朋友,他們身上的特徵,用董科含的話來說就是:

跳躍、直覺、不擅長解釋,卻往往有原始的探索衝動。你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有股火,只是還沒燒起來。

但大多數年輕人,並不是沒有潛力,而是被三種看不見的力量困住了:認知受限、缺乏勇氣、方向迷失。

他們不是不聰明,只是沒有跳出主流路徑,不敢承擔失敗,或是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逐漸放棄。

真正具備「結構外生長力」的年輕人,恰恰是那些正在突破這些障礙的人。

那些折騰得早、有趣的朋友們,本質上是在進行自我表達,像是在向宇宙發出訊號。

那麼對於大多數年輕人怎麼辦?這三種無形的力量很可怕,透明的繭房狠狠地套牢了他們。

我開始思考:我能做些什麼?




最近,我和一個兩人創業團隊聊天,他們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創新從哪裡來?

創新一定不會從資源豐富的溫室裡長出來。當你資源豐富且快樂的時候,你一定不會想著怎麼創新。

社交其實和聽音樂挺像的。

你知道自己的 taste、喜歡什麼風格。你在 Spotify 或網易雲裡點紅心的每一首歌,就像是在生活中一次次地選擇和誰對話、和誰在一起、和誰一起工作。

當你對自己的內核越來越清晰,這個社會這個大磁場,就會慢慢地透過某種「演算法」,推薦那些和你某些地方相像的人。

甚至有人說,做社群媒體、做帳號,就是在真實地做自己。那些敢於展現自己喜好與思考的人,某種程度上是在說「不」,是在這個時代中少見的清醒者。

就像我錄製播客一樣,我想找那些有「結構外生力」的 nerd,把他們的故事透過一種方式呈現出來。

從錄第一期到現在,每一位嘉賓都會問我幾個問題:

你做這個播客有賺錢嗎?打算做多久?為什麼做?

每次聽到這些問題,我心裡都會有一個堅定但模糊的答案:

我想保留一種交流的方式,創造出一個偏離主流、但不虛偽的表達空間,留給同齡中那些有趣的年輕人。

當然,我願意把時間投在這群最值得被投的年輕人身上,也願意用一種嶄新的方式,讓聽眾感受到那股「火還沒燒起來的能量」。

等待那團火焰,燒過那層透明的繭房。


歡迎閱讀原文,也歡迎關注我的播客《創新磁場》。每一期都有一個新故事。

如果你想成為嘉賓、推薦嘉賓,或想與以往的嘉賓取得聯繫,歡迎來信 📧:

yuqingchen02@gmail.com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