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你走开|《小小港湾》观影笔记

阿布拉赫
·
·
IPFS
海报来自豆瓣

在被禁言的微博上看见电影号的博主转发柏林获奖影片《小小港湾》(Piata lod),第一时间约小N去看。结果第一天晚上他单位要聚餐,第二天早上他想睡懒觉。而附近的艺术院线,就只有这两场。我说那你睡吧,我自己去看。

这场影票只卖出去了两张,一个小伙子坐在和我隔了两排的同一条线上。前半个小时我好瞌睡,数度闭目养神。中间小伙子出去上厕所,我心说,他终于受不了了。几分钟后他又回来,看到散场。

这类电影,我总是抱着包场的心理预期去看,但其实好几年没有包过场了,那怕是像今天这样周末的早场。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看电影的中国人,毕竟还是越来越多的。十多年前,我记得看《罗宾汉》这样的商业大片,影厅里就我一个人。

进去影院看到也是一个人的影迷,来看特别小众的电影,会猜这个人的心路历程。他从哪里听说?他为什么来看?没准我们有这同一个关注对象,没准我们看过同一篇文章。猜着猜着会觉得,好像你和一个陌生人的人生有了交汇。

但有时候,也会受到打击。比如你猜了半天,后来发现这个人开始玩手机,甚至信息通知音隔着几排座椅也能传过来。他没准在给别人说:好无聊啊,不知道演的啥!

前段时间听“反派影评”关于DC新片《X特遣队:全员集结》那一期,嘉宾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电影本身的质量以DC的维度,只能是及格,也许正常年月连及格都差一点。但放在兵荒马乱,世界纷纷内卷的现在,还是要推荐给所有人看,其码,那是一个连结世界的手段,身处世界两极的两个人,也许就因为看了这同一场电影,有了共同记忆,因而便多一份对话的可能。

也是因为这一席话,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把《行尸走肉》第九季和第十季补完了。

以前会觉得漫威不过爆米花,没有太大意思,现在会换个角度看流行文化。

小时候看金庸古龙琼瑶三毛的大陆人,大概率不会对台湾香港有什么刻骨的仇恨。昨天@觀影囈語  的文章介绍北野武的电影《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勾起我对《海鸥飞处彩云飞》的回忆,晚上翻出来看了两集。过去多年中国的主流是觉得当年的琼瑶剧过于夸张和煽情,我也以为年轻时候那么沉迷,无非是年少无知,如今肯定是没法看了。结果发现,情况并没那么糟,台词和表演,其码就剧中人物来说,那种真诚的情感流露仍是扑面而来的。过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技术飞速进步,但那些服化道精美的爱情剧,最大的问题是不真诚,因而不动人。

说回《小小港湾》(Piata lod)。这是一部斯洛伐克的电影,我没看过那里的电影,就凭这点,也是我必看的理由。我小时候的世界地理课本里,捷克斯洛伐克还是一个国家。也不知道从哪天起,一同出现的时候,它变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但电影里的斯洛伐克小孩,买一张值27欧元的火车票,就可以直达布拉格。而成都和香港,虽然是同一个国家,互通却要复杂得多。

当然电影的主题和这十万八千里,前半部是残酷成人世界,后半部是演给成人看的少儿童话,讲两个被成人世界抛弃的孩子,共同抚养一对同被遗弃的双胞胎的故事,非常浪漫和温柔,以致于我一度觉得它避重就轻。然而结尾小船在薄雾中起航,城市倒映在港湾,让这一切变得顺理成章。仿佛听见导演对我说:你走开,你们这些可恶的大人。

所以,它不是斯洛伐克版的《何以为家》,它是真人版的《小王子》和更具现实意味的《怦然心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十一)

那当然是跑步

乡村集
1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