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人到美国大选

渣羊羊
·
(修改过)
·
IPFS
一个老工业基地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如何选择?

今天做了每年四十问(https://stephango.com/40-questions)以为很快能做完,结果遇到下面这一题,令我“有感而发”写了一堆。

Q:过去一年,哪个政治问题最令你有感而发?

美国大选。本来是看不上川普的,结果看到一段话,说川普是用东北三省老工业区和山河四省的大农村为基础,赢过了以北上广深为主的小资产阶级以及成都的同性恋。这段话让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身份,我究竟identify自己是一个北上广深的进步青年,还是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失落的一代呢?即使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已经快要和我在东北生活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依然无法控制地在想,如果,如果东北经济还能再发展起来,该有多好。我知道现实里这件事不会发生,但要是有个人嘴上半句不离东北,我又能有多少的理智不去相信他的承诺呢?

之前John给我解释美国的选举,是一种针对不同人群拉选票的行为。我就完全无法代入,一个人嘴上说说的事情,如何能得到我的选票呢?难道因为一个人说ta是女权,我就要给ta投票了吗?

另一种想法是,我愿意给女人投票,即使ta不声称自己是女权。也就相当于我愿意给一个人生而有之的“身份”投票,因为这个人生而与我一致。这也许也是男人不愿意投给女人的理由。我可以给一个东北籍的人投票,如果没有,我愿意给一个有东北工作经历的人投票,那这样的我,和美国红脖有什么区别?很多东北人或多或少的提起过,如果薄熙来当年成功了,东北很可能就会迎来一次真正的振兴,而不是空头支票。这也就是说,人民可以选择性忽略一个人的很多恶劣行径和犯罪行为,只因为对方也许可以给我带来一些好处。而进步主义人士,又为什么支持另一方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投出的选票,支持了一些并不只利己的政策,因为一定程度上的利他属性,就占有更高的道德优势吗?

尽管现实中,无论是习还是薄,都只会带来更强硬的极权制度,而且我也没得选。但有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女权”这个身份的脆弱性。我在成年之后就不停地向这个群体靠拢,在25岁左右完成身份认同。但如果当我拥有经济权政治权之后,我还要争取什么?我还要为谁奋斗?可能这就是很多投川普的白女的思路?

此时,设身处地假设我有的选,那我在两种身份中纠结的主要思路是,一方面,我作为女性的权利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几年的选举也并没有带给我太多利益的损失。但同时,我作为工业区的人,我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城市农村都没有任何变化,那这几年是不是可以补一补这面的缺失呢?出于这种查缺补漏的想法,我很可能就投给川普了。但我并不长期生活在老家,那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利他主义呢?

这个小小的思维练习,对我自己和大选都进行了十足的简化。但是在我的观察里,选举的时候,人们总是在过度简化其他人,经常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无从考证的观点,就支持或反对某个候选人。

这不是所谓的老工业地区或者工人阶级的胜利,远远不是,如果有胜者,我只能说这是川普的胜利。无论是川普还是Kamala,都是投机主义大于其他动机。川普找到了大部分美国人的需求的最短板,也可以说美国人的痛点,但在我看来,他看到了人们想“查缺补漏”的地方,发现了人们没说出口的需求,很商人,很市场思维。如果不说,我也没想到“振兴东北”竟然是我如此底层如此深刻的内心需求。

而对于女权身份,在中文语境下我还是心存希望的,但在欧美语境下,我也不懂女性主义要走向何方。近三年大部分女权著作我也都不是太认同。欧美第三波女权主义从上世纪开始,在2010s已经来到末期,本就没什么余力了,在2020s被其他风潮压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女权不等同于女性身份,也许用女性主义去号召女性本就是错位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