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讀|「尼日利亞有書店嗎?」Americanah

MaryVentura
·
·
IPFS
·
如果在台上被問到「你的國家有書店嗎?」你會怎樣回答?

不知道是不是有些作家生來就只能寫Essay?其實這個問題有點點過分,但是,每每閱讀蘇珊·桑塔格的論文集並跟她的小說比較的當口,我都會在腦海中重複這個問題千遍,她好像真的不是個特別好的小說家。於是再問,是不是真的有的作家更擅長寫論文呢?話說回來,雖然桑塔格的小說收效甚微、褒貶不一,但從風格和形式上看的話還是能看到她在作品中用的心,作品也因此被稱為「實驗性小說」,畢竟她在寫作的形式上加入了當時看來非常新穎的形式,例如夢境和Freud的精神分析等。👇下面說到#不必讀 的這位作家在我看來卻不是這樣。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論文小冊子我以前就在「寫給女兒的信」一篇文章中寫到過,雖說不是超級喜歡這本以給女兒的信口吻完成的女權小冊子,但作為論文小冊子來讀的話還是蠻不錯的。Chimamanda的父親在尼日利亞似乎是一個比較知名的作家和學者吧,在他去世後,女兒Chimamanda又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哀悼筆記》,讀了,不太喜歡。

對書不對人

後來將Chimamanda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是一次在法國的panel吧。她作為尼日利亞裔著名作家竟然被女主持人用法語問:「尼日利亞有書店嗎?」其羞辱程度在女主持人語出驚人的一剎那就引起了場下觀眾的一片譁然,甚至連翻譯的聲音都遮住了。後來似乎還造成了場下聽眾裡政客的離席,因為太憤怒女主持人的問題了。👇是這個問題的40秒實況【必須說Chimamanda對這種狀況處理得很好】

尼日利亞有書店嗎?

其實,從坐姿上就能看出女主持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很有種殖民者的感覺🤮相反,Chimamanda則無論從回答上還是從坐姿、態度上都顯示出她作為知名作家的風度和優雅,秒殺這個女主持人。

這種特別目中無人、ignorant、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我只想列舉我被問到過的同樣句式的問題👇

「德國有山嗎?」

「你們在以色列騎駱駝嗎?」

⋯⋯

在此要說的是,並不是只有來自欠發達地區的人會被這樣問,那個「德國有山嗎?」的問題就是證明。所以,什麼都不能一概而論😂但問出這種問題的人是ignorant卻是真的。我很欣賞Chimamanda的回答,估計她聽到這個問題也驚掉下巴了吧。

觀眾的離席自然說明了大多數人對於這樣不尊重人的行為還是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很讚。

在發達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跳躍

自然,話題也就到了真實的尼日利亞和別人眼中的尼日利亞這裡。Chimamanda這本《Americanah》風靡一時,很受追捧。我在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中暗喜,因為剛好那週的書友會要讀這本書,我還愁哪裡找書呢。

Chimamanda文筆還不錯,我比較喜歡她的幽默。故事講在美國生活的尼日利亞人輾轉在兩國之間的事情。其中有很多細節我想會讓讀者有同感,尤其是輾轉在第三世界與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人。來自尼日利亞的人雖然在美國,但是依舊難以跳出尼日利亞的文化,尤其是分散到小地方,會覺得這個村的男孩不會娶那個村的女孩這樣,讓我一下子覺得好親切😂本來,我是喜歡讀這樣的文化差異的,尤其尼日利亞跟我的文化差距這麼大,更有意思,甚至發現相似性的時候我都好激動。

寫作風格陳舊

然而,越往下讀越覺得無聊。故事傾向於Young Adult那種青春期戀愛的戲碼,在回到尼日利亞跟舊愛重新建立感覺等等;而敘述方式也緩慢沒有激情了。一些inside joke一般的東西都運用得彷彿陳詞濫調。比如,女主角叫自己初戀「天花板ceiling」,因為她被他壓在身下時候看到的是天花板,而我翻到最後一頁,結尾句果然是女主又叫了他一聲「天花板」⋯⋯這種呼應本來可以再巧妙地處理一下的,可似乎作者選擇了傳統的敘述方式,沒有什麼新穎可言。在這樣的老舊模式下,小冊子還好,一下子四五百頁的閱讀量會很快把讀者耐心磨沒了。

桑塔格從來都特別強調寫作的形式,尤其是小說成書的形式。形式與內容的孰是孰非在桑塔格那裡比什麼都重要;而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本來可以很有潛力的一本書,可以因為形式的老舊、風格的不出新而失去讀者。如此,我也就遺憾地放下了讀了一半的《Americanah》。

還是會關注她

Chimamanda的作品我已經度過四本了,雖然喜憂參半,但是還是有很喜歡她的地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的採訪片段。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在舞台上被問到「你的國家有書店嗎?」你會怎樣回答?

🤔

書封
封底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logbook icon
MaryVentura🌀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淺談蘇蕙【三】

書評•評書|《被抹殺中的歷史》

淺談蘇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