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大宝:一天也没上过班的我,如何把热爱变成职业?

林安
·
·
IPFS
我叫大宝,是一个艺术教育老师傅,从毕业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我曾经尝试过半年给广告公司做插画,工作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迎合甲方的思路和想法,自己创作的空间会被压缩得很小。我觉得这种工作内容对于个人成长是弊大于利的,永远都在围绕品牌和甲方爸爸去24小时改改改。而我了解我的性格,属于创作性选手,不愿被束缚,所以也就只做了半年。
10月的成都「自由会客厅」活动上,我发现了一位自由职业时间非常久,并且已经在插画领域做出团队规模和个人iP影响力的自由职业者——大宝。

她自称是一名“插画老师傅”,毕业后一天班也没上过,一直在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插画教育。

并且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发展成了一项有稳定受益的上升事业。 

这篇文章是她在活动上的发言整理,分享出来,是希望对更多想把热爱变成职业的小伙伴有所帮助。阅读愉快:)

(录音整理:牛天)

大宝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学士。擅长水彩手账,以手账绘画获得马蜂窝撒野计划旅行奖学金、穷游网青年计划旅行奖学金一等奖。

作品供稿于:五粮液/旅游天地/悦游/电脑报/课堂内外/汉海海洋公园(微博@大宝叔GO)

---

我叫大宝,是一个艺术教育老师傅,从毕业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

我曾经尝试过半年给广告公司做插画,工作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迎合甲方的思路和想法,自己创作的空间会被压缩得很小。

我觉得这种工作内容对于个人成长是弊大于利的,永远都在围绕品牌和甲方爸爸去24小时改改改。

而我了解我的性格,属于创作性选手,不愿被束缚,所以也就只做了半年。

如何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兼职,从事教绘画已经有7年了。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天都会画画,就连出去旅游也会画画。

最开始我就靠旅游攻略+文字+画画的形式在旅游平台马蜂窝脱颖而出。

那时候我画了一个台湾的旅行手帐,因此得到了一个红利机会——和马蜂窝合作,大学就成为了它们的旅游体验官。

后来还和新加坡等旅行项目合作,当时大学每年都会得到旅游平台的旅游奖学金,这时已经尝到了技能变现的甜头。


此外,我还有兼职线下的插画业务和教学,接一些儿童刊物的插画,一直持续到现在,积累了一批稳定的编辑。

其实好的编辑是很难达成很好的配合的,所以那段时间是一个有效的磨合期。有了默契的编辑后,就有了持续的订单。

有一个编辑朋友直接就是我从大学到毕业到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娃养娃的人生见证者,感情也已经超越了只是编辑合作层面的程度了。

毕业之后,除了画插画做稿子,后期我还开发了绘画课程,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陆续推出线下课程,线上线下的绘画班在同步进行,在寒暑假也会有相关的手绘游学课程。

除此之外,打造自己的个人IP也是我享受的日常工作,分享有干货的简单绘画教程和日常绘画,在微博进行推广运营。

现在,我的平台上一共有3-4万粉丝量,已经运营了半年多时间。现在我的热点推送基本上是官方爸爸免费扶持的,所以,内容是永远的王道。

我现在的插画主要IP是熊猫夫妇,选这个动物是为了和成都结合起来,主人公是我和老公,我会画我们在成都发生的故事,比如我们如何和成都结缘、如何在这里扎根等。


如何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在运营推广上,我做过平台分析,最后决定针对性做两个平台:微博和知乎

因为插画教学属于艺术领域的知识类工作,知乎上的很多用户是愿意对知识付费的,微博和知乎的学员转化率都是比较不错的。

我的课程和别的插画课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更多在内容上针对人去服务,录视频课程会有被盗用的风险,所以我只在视频里讲20%的关键框架知识点,更多80%的内容会针对每个学生去服务。

通常根据作品说几句很很核心的话,就可以解决他们当下遇到的绘画问题。

现在我更多的时间花在制作课程内容和运营个人微博上,因为做线上课程,内容一定要好,也要有自己的核心特点,目前我也在不断迭代,将来准备服务我的学员,然后孵化学员做老师。 

我的核心优势

我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艺术教育老师,插画附带技能,我的核心能力在教育上。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教育工作者,从走出校园,深耕在教育领域至今。

所以我和爸妈 有聊不了的话题,特别喜欢老妈给我分享她在学校里的各种教育小确幸,她是个很享受也很沉浸于自己教育事业里的人,真真正正的在为小朋友们寻进各种思路让他们接收到更好、更多元的教育环境和知识纬度。

我之前有带艺术游学的经验,国内外高品质的艺术游学营。

从大学开始,我每次出去旅行,小伙伴们都很想跟我一起玩,因为我是边画边玩,还会深入当地的居民,和他们一起生活,然后用画画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样是比较深度和值回票价的玩法。


毕业之后,我也带过很多类似的小朋友手绘团队,他们都非常喜欢这种边旅行边画画的形式,即使条件再艰苦,大家都画得特别开心。

大部分原因是我也比较喜欢小孩子,很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我的很多游学业务能力,别人是模仿不来的,即便有人和我的内容一样,但是体验感肯定不一样,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

为了推广游学手绘课程,我和团队朋友以前也尝试过和一些平台合作,比如深圳的一个平台,但是他们的运营对接端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老师这边的教学业务是0差评。

有的客户(家长)叫我们自己单独开团带队,独立出来自己做。但是整个运营体系光靠自己是搭建不起来的,因为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碎片而且每个细节都很重要,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去做,如果全部自己做,我的课程内容质量就没有保障了。

现在我和我的小团队,会做很多线下的艺术绘画分享会。这种分享会相当于粉丝线下见面会,让他们有一个更亲切的互动感,直观地看我的作品以及我平时是如何画画的。

事实证明,公开课和线下的分享课是转化率最高的。你在网上说话是干巴巴的,现在大家都很聪明,他没有看到你真正的实力是不会买单的。

即使你有一套图发过去给他看,他们也已经免疫了。只有你在线下亲自操作给他们看,觉你你是有货的老师,他们才会愿意跟着你学习。

现在我每次出去开分享会,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衣服不是日常用品,而是我的日常作品,我也有做一些周边送给他们。

未来的职业发展:艺术游学+艺术治愈

我长远的目标是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小团队,我不太想做和市场一样的东西,一定要和自己的核心技能结合起来。

我未来想研究一套方法,用艺术来做治愈。这套方法源自我治愈自己产后抑郁的经历,但是我自己的心理学业务不专业,应该会寻找小伙伴和我一起来玩耍。

我现在回头去翻我过去的那些作品,就觉得抑郁症那段时间的自己简直就跟傻X一样,每天脑子里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段时间我通过不停地变换工具和方式去测算我的情绪,思考我的情绪,笔尖的线条慢慢会让人静下来,整个人就慢慢好起来了。

我的另一个未来想做的事情是“艺术游学”,我们平时会根据后台数据看我们哪座城市的粉丝多。比如广州的粉丝很多,就可以在那里开短期的线下课程,老师以游学的方式过去。

也可以组织一些边走边画的游学项目,我们平时的旅游缺少很多对当地文化和居民的深入了解。


我认为走马观花真的不算旅行啊。我2014年去台湾旅游的时候,就拿一个本子把一路上的经历通过插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那次旅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哪怕多年以后拿出当时的画出来看,也能想起当初画画时的心境和游玩的心情,找到很多真实的感情。这个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和单纯旅游拍照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何持续成长?  

作为一个手绘老师,我的技能是要不断更新的,因为我有学生已经比我画得好了,我看到很慌张啊,而且他们的运营能力比我更强。

这个就是促使我不断学习更新的一部分外在推力。所以持续成长更多还是靠自己,努力钻研,要更更更刻苦去精益求精才行,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向上提升。

说实话,现在有插画技能手绘技能的人特别多,但是能把它和商业运营打通运营好的人特别少,因为大家埋头苦画,少了些其他现实的心思,之前听了一个插画大大的分享,他建议大家“脸皮厚一点”

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电话,甚至你在微博给别人发条私信,也是有人愿意去帮助你的。但是现在大家都觉得不想麻烦别人,或者觉得“那个是大咖,他肯定不理我。”

但是我就主动打电话找“大咖”得到过帮助。

老师也好老板也好合作伙伴也好,甚至于之前的编辑出版社的朋友,不尝试联系得到信息的概率为零,一个电话两个电话,很多事情就会慢慢有眉目,做成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所以自由职业一个人做事情,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人的帮助。你自己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能成,自然也会吸引其他人一起来帮助你做成。

最近,我又重新的读了稻盛和夫的书,大学的时候经历没有那么丰富,很多内容觉得很理想很鸡汤,但是现在又重新翻阅,一个老者的人生智慧锦囊都整理好给世人了,就看大家的执行了。

今年,三十而立三十而已,我开始对工作、生活、个人成长做减法,把精力都放在最核心的地方,认真对待每一天。

最近才从上海童书展出差回来,有一位绘本老师的分享,让我很有共鸣:对绘画索取得越少,获得越多。

举一反三,其他事情,同样适用,送给大家。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由职业11月复盘:创业的开端,破旧立新

放弃北漂,她用“废品”回乡创业,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100个不上班的人

2020年,一个自由职业者决定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