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練習失去更多
寫一個時刻或一件事,讓你開始懷疑他人所加諸給你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
從感覺自己的人生開始歪掉壞掉開始,就努力想要「修正」或「變好」,花很多時間在安撫自己,只為了停息心裡的慌亂驚恐,以及明知無益卻關不掉的嘈雜之音;看很多書「學習」,如何管理時間、如何過日子、如何跟自己相處,總是一開始充滿希望,但不多久又故態復萌了。那些很好的「系統」一開始都很吸引人,但很難做到真正內化。我想原因就是,有意識地讓自己建立一套系統或習慣,是非常需要氣力的。當氣力不足精神不濟,只能是一坨爛泥狀態的時候,連「變好」的意志都缺乏萌芽生長的泥土。
人只能依自身的狀態行事與思考,所以一切外來的聲音,具體做法也好,價值觀也好,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因緣俱足才得以成立的。
所以沒什麼是「正確」的,沒什麼是不需要以自己的肉身衝撞或實驗就能懂得的。不用對別人說什麼,不用解釋要去哪裡。人沒有辦法成為誰,或複製誰的成功模式。要如何「更好」呢?我想,只要儘可能保持自己的元氣,並在無數的碰撞、錯誤與懷疑中,還保有願意活下去的意願就可以了。
許多書籍告訴我們人生該如何過得「更好」,而有些小說無比痛快地道破了那些「不好」的時刻與感受。像蕎麥的〈如何練習失去更多〉:
一個本該幸福卻似乎怎麽都無法幸福的家庭。沒有哪裡做錯了,但事情就是這樣了。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麽快樂的人。也並不多我們這兩個吧。
我跟周泯快樂地去了東京,疲倦地回來了。
生活還是一模一樣的。連在東京做了些什麽,很快也都不太記得了。
回來一個月之後,口袋里面掉出了東京的地鐵卡。我一個人坐在客廳中間痛痛快快地哭了起來。
所有的夢都破滅了不是嗎。
想讓人生「更好」的期待,與真切感受到「不好」的時刻,都是同樣真實的吧。那麼一切價值觀,不論那是來自他人或自我的,都顯得變幻且虛妄。恆常在心靈指導書籍與小說兩者之間擺渡的我,一切從積極到消極的情緒,都是體驗,無關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