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秩序的邏輯與歷史思維

西田弘義
·
(edited)
·
IPFS
·
在我而言,這是一本獻給全球華人的書。

「中華秩序」根植於「天下」的觀念。「天下」指的是中國當權者所能認知與掌控的世界。自秦代以來,統治者以簡化的儒家思想為王道,以「天下一家」為天命,名義上統一天下,實則施行法家式的嚴刑峻法以治民。其根本目的是消滅多樣性,以達致絕對的統一。這種秩序便是延續數千年的「中華秩序」。

從秦始皇的祭天,到習近平提出「天就是黨和人民」,都是借「天命」之名,建構極權社會。極權者一旦知曉外有異族異國存在,便生不安之感,內心所構的「中華秩序」便開始蠢蠢欲動,最終以「天命所歸」為理由,企圖統一那些已知卻尚未能掌控之地。此種野心在中共的宏大目標中尤為明顯。

自毛澤東倡言「世界人民大團結」與「把地球管起來」,到今日習近平的「中國夢」與「命運共同體」,皆旨在將中國模式輸出全球,使天下依中國所謂的「天道」而運行。然而,這種單一政體正是中國歷來積弱不振的主因。唯有例外者,是先秦戰國時代與宋代——多元而燦爛的時期。可惜因種種歷史與制度的限制,這種多元未能延續,終究仍被「中華秩序」所吞沒。

作者在英文版的銘謝詞中指出:「本書是獻給中國人民的。」我細讀全書後,也深感值得向華人教會推介。所謂「鑒古知今」,透過了解中國歷代以來「中華秩序」的發展脈絡,確實有助於辨識今日中共所作所為背後的政治邏輯與權力結構。如此,教會在某些事工或合作關係上,或可多一分警覺與深思。

本書也激發我思索以下三個面向:

  1. 一帶一路:政教合作的危機?
    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國際新聞,便會發現亞洲已有不少國家因參與「一帶一路」而陷入債務與主權受限的困境。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更直言,這是一種「新式殖民主義」。然而,今日基督教界竟仍舉辦「一帶一路與宣教」的講座,讓人不禁反思:這項政策背後是否潛藏著「中華秩序」的野心?是否企圖實現中共「得天下」的夢想?一旦「一帶一路」成局,教會是否應當借用這種國家主導、充滿「銳實力」的資源來拓展宣教禾場?若如此,福音是否仍能保持其純粹與自由?

  2. 漢語神學:恩賜還是工具?
    中共推行普通話,以致邊疆少數民族語言面臨滅絕的事實,已廣為人知。在這樣的語境中,「漢語」不再只是民族語言,更是一種政治工具與統戰手段。若如此,所謂「漢語神學」能否完全抽離政治,獨立思考?在中、港、臺的基督教學界紛紛參與「漢語神學」建構之際,我們是否也成為了統戰的無意共謀?當中共對漢語神學「大開中門」,我們是否也該對那些語言文化正被壓制的弟兄姊妹有所承擔?在一個語言本身被操控的國度中,漢語神學真的能獨善其身嗎?

  3. 多樣性:上帝創造的啟示
    從本書呈現的歷史圖景來看,每當中國出現多元、開放的時代(如先秦戰國與宋代),文化與思想皆蓬勃發展,遠較一元獨尊的時代健康且具創造力。這不僅是歷史觀察,也與上帝的創造秩序相符——生態學早已證實,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健康的關鍵。創世記也說:「各從其類,滋生繁多。」同理,民族、語言、文化的多樣,正是普世敬拜的豐富底色,也是宣教的重要動力。因為不同民族歸主,敬拜的聲音才更豐富,神的榮耀也因此更彰顯。

我深信,這本書在不久的將來,必能為教會開啟更多值得深思的議題。願我們在三一上帝的引領下,更加明辨應當選擇怎樣的秩序,忠於天國的使命,而不受地上的權勢所惑。

注:本文寫於數年前,那時台海局勢尚未如今日般緊張。但對今日的台灣讀者而言,從「中華秩序」所蘊含的「天下觀」來反思,或能更深刻理解中共之所以高度強調兩岸統一的背後邏輯與歷史思維。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