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7|第四天|家鑰匙
第四天的內容比較難寫,雖然是大家庭不過大家都分不同樓層住。平常除了吃飯時間或有特別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然大多時間大家都是過各自的生活。
相比於身邊許多朋友成年後、結婚後巴不得離開原本的家庭有個獨立的生活空間或環境。對我來說,現在住的老家本身就非常的開明與自由。大家都有默契知道對方是家族的一份子,但是也很明確的能夠區分關係的自我與獨立的自我。
與家人最常的互動或許就是這個家本身。偶而幫忘記帶鑰匙的家人開門、偶而家人幫忘記帶鑰匙的我開門,進了家裡便能享受到那種放鬆感、安全感、沒有拘束的感受。或許正因為如此,所以對於買新房這件事並沒有特別的積極。如果住在坪數夠大的老家,還能累積財富建立被動收入,為何要急著背房貸買新房呢?
背債買新房的本質就是透支自己的未來可能性,提前獲得本該未來獲得的東西。換個角度來想,如果具備累積財富對抗通膨的能力,那麼20年後、30年後、40年後,不僅能夠在不背債的情況買新房,這段期間的現金流也能相對的能夠面對環境風險。
個人主張「買房要有實際需求」,好比新婚夫妻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家庭成員增加需要有更大的空間,或者老人家想換到比較小且對老人友善的空間之類的。買房就像找對象應該要考慮各種風險與對未來的影響,包含這棟房子會不會限制了你未來職涯的發展性、是否會在你健康有風險時雪上加霜、是否高估了房子與地段的價值、是否太過樂觀看待目前勞動收入來源與可持續勞動的年限,諸如此類。
因此,個人不太看好買房質押投資股票、買房收租還房貸、抵押老房貸新房、買新房持有五年以上轉手賺價差等行為。因為對我來說,房子就像虛擬幣中的NFT,它的價值與價格的估值看似有客觀資訊可以衡量,但是在買賣過程其實有許多主觀成分。好比相同地段的房子這麼多為何非買某一棟不可?你買的房型與格局想賣出時,怎麼知道別人會看上眼?當相同地段有屋齡高與新建的房子,一般會選擇買新房還是買舊房?換言之,不動產投資的流通性,因為各種因素會比股票更難脫手。因此,如果是想靠不動產賺價差,要嘛是靠時間換來的,要嘛是剛好搭上當下題材紅利的投機行為。然而需要投入的本金遠高於股票,從這點來說反而是一種更大的風險。
總結來說,一把家鑰匙代表一個人的歸宿,甚至可以說這個家是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也不為過。因此,它應該是能帶給自己正能量與紓壓的環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