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閱讀筆耕
·
·
IPFS
·
⋯⋯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製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Mortimer J. Adler、Charles Van Doren)
譯者:郝明義, 朱衣
出版社:臺灣商務

👉 收藏本文的 Writing NFT 版本 👈

《如何閱讀一本書》

「什麼!閱讀還要人教?」

對於養成閱讀習慣已經一段時間的我,早已安逸於自己的一套「工作流」(workflow),所以最初看到《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標題時,感到些許不自在;但好奇心更甚,想要知道這部歷時七十多年的經典到底蘊藏了哪些好料。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為了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增進理解力能力」的人而寫,透過一系列有層次的閱讀技巧來達成,當中又以第三層次(分析閱讀)著墨最多。

這是一段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ㄧ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不是為了獲得資訊,也不是為了娛樂。


作者如何定義「閱讀」?

書本裡,通常會有幾個重要的關鍵字,我們必須找出這些詞彙,並釐清背後「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同一個單詞可能代表許多不同的詞義,而一個詞義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單詞來解釋——只有當作者盡量避免模糊地帶,讀者也付出努力「接住」他的意念,才能達到有共識的溝通。

那麼,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最重要的詞彙非「閱讀」莫屬了,作者是怎麼定義「閱讀」的呢?

閱讀就是學習

  • 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自我發現學習。

  • 閱讀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

  • 閱讀(學習)是有層次的,稍後詳談。

這裡的學習,不是指記住更多的資訊(知道某件事情發生了),而是指理解更多的事情(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得到啟發)。

閱讀是主動的

作者認為,作者和讀者的關係就像棒球場上的投捕搭擋,雙方都是主動的,寫作的路數可以投出直球、滑球、指叉球、伸卡球等球路,而閱讀的藝術在於盡可能「接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

一個主動閱讀的讀者,會運用下列提問,來協助他理解一本書:

  •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一至四)

  •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五至八)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九~)

  •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九~)


閱讀的四種層次

先前提到閱讀(學習)是有層次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把閱讀的層次分為四種: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種層次就像 俄羅斯套娃,高層次的閱讀技巧涵蓋了之前層次的技巧:

  • 基礎閱讀 ① 是基本的「非文盲」讀寫能力,看得懂句子在說什麼。

  • 檢視閱讀 ② 是在「有限」時間裡,有系統地快速掃過一本書,目的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

閱讀的第二的層次:檢視閱讀|以 Heptabase 梳理
  • 如果確定要仔細閱讀了,這時進入分析閱讀 ③ 流程,在「無限」時間裡讀到這本書成為自己,也是書裡著墨最多的部分。

  • 難度最高的是主題閱讀 ④。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然後在眾多書籍中多方面探索;難就難在如何定義「資料庫」範圍,必須避免陷入主觀,或只見一斑的情況。

我輕輕地拂過 ① 和 ②,摘錄了一些要點,然後用力地閱讀 ③,將其架構大篇幅梳理。自覺 ④ 現階段還無法高攀,我先將其空白留著。

我為這本書整理的文獻筆記(節錄)|以 Heptabase 梳理

■ 分析閱讀的十一條規則

分析閱讀的十一條規則|以 Heptabase 梳理

解構一本書(規則一至四)

前四條規則給我的感覺,看書就像是在「看房子」。

事前,先在網路上做一些查詢,我們至少可以簡單勾勒出這個物件的「整體」,是什麼分類(公寓、透天厝、社區大樓⋯⋯)?主要是在說些什麼訴求(交通機能、學區、依山傍水⋯⋯)?賞屋前心理先有個譜。

實際進入房子裡,我們除了看到每個「部分」在整體功能使用上貢獻出一己之力,還要注意它們是以什麼樣的「動線」(traffic pattern)連結的,必須從中找出規劃。

一本書也是如此,而且《如何閱讀一本書》強調,我們不一定要跟著書上所出現的章節(大綱)來歸納一本書的架構,因為不同的人觀察到不同的徵候,關注的焦點也各自有異。

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製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如何閱讀一本書

 

詮釋一本書(規則五至八)

我認為中間四條規則是「有效溝通」。

由於和我們沒有辦法和目標對象(一本書的作者)當面交流想法,所以必須盡最大的努力,確保自己真正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內容,

循序漸進,釐清重要單詞(關鍵字)的「意思」,抓出重要句子的「主旨」,接著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找到支撐這些核心思想的「論述」,因為這個邏輯單位不一定顯示於主旨附近,有可能跨越數段才提及,或分散於各個章節之中。

當「詞的意思——句的主旨——支撐論述」都就定位了,該如何知道自己是真的懂了呢?《如何閱讀一本書》建議我們要「重新詮釋」它們,並提供了兩種方法:

  1. 用你自己的話來說。

  2. 舉出一個經驗、例子。

如果你無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傳給你的,只是這個「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

——《如何閱讀一本書》

 

評論一本書(規則九~)

規則九之後,是建立在充分了解作者觀點的前提下,將焦點轉回自己,回答對於這些觀點的贊同或反對意見。

這裡讓我有所得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我們不僅有「我同意」和「我不同意」兩種選邊站的選項,其實「我暫緩評論」也是一個選擇

我想,特別是「實用性」的書籍——讓知識變實用,有操作的規則——在我們尚未實際應用這些規則並歷經一段時間,就草率下定論不是一件好事;又或者,我們的思維水平還沒貼近這些新知的高度前,貿然主張也未必明智。

理論性:知道是怎麼回事。
實用性: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利用它。

毫無理解就同意只是愚蠢,還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無禮。

——《如何閱讀一本書》


■ 後記: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對於《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提到的「骨架」比喻,我一直留意在心。書中提到,有些書籍的骨架藏得相當隱密,而有些則直截了當地將「血肉」凸顯在文本之上,就是要讓你「見骨」。

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我自己是屬於「見骨」派的。以本文來說,我的行文動線如《如何閱讀一本書》所推薦的,一開始先概覽這本書,接著定義最重要的關鍵字「閱讀」,締結「閱讀是一種學習」的共識,而學習的技巧有「層次」之分,順水推舟帶出四個層次。最後,我針對自己現階段最關注的「層次三:分析閱讀」,個別挑出來補強說明。

我的行文動線:見骨派|以 Heptabase 梳理

無論如何,不讓自己的內容變得像一團失去骨架支撐的塌陷肌肉,對吧!

這篇文章節錄的「卡片、心智圖」都是以 Heptabase 爬梳, 免費試用 7 天,一起搭建閱讀和寫作的骨架!


🌱 免費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MetaX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penfarming.writer@gmail.com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幣安幣安開戶+實名認證教學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註冊 Potato
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筆耕|我抽中了 1 顆 SOL!幣安發年終:挑戰任務速攻,搶比特幣、BNB、SOL⋯⋯

卡片盒筆記 ze4|去中心化筆記系統:由下而上,打開你的興趣雷達

閱讀筆耕|參選第 13 屆 Matters 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