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佛學班畢業了

阿崇
·
(修改过)
·
IPFS
佛法博大精深,理論系統非常嚴謹、複雜與深奧。但佛法也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就是「回到自己」、「活在當下」。我很慶幸在這年紀就去學佛,有我自己的因緣合和,有我的生命軌跡。接下來,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而修行不在道場,不在深山,就在日常。阿彌陀佛。

「大智慧只能從苦難中求得嗎?」

剛上佛學班時,授課法師出了一個作業,如果佛陀就在面前,想跟佛陀問什麼或說什麼?當時,我只寫下這問題。轉眼,歷經兩年初、中、高三級,我從印儀學苑佛學班畢業了。2023年,曉鵑跟我推薦佛學班時,我想如果佛法真的那麼好,那越早接觸不是越好嗎?系統地學習佛法後,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佛法強調緣起法與條件論,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每個當下的行為或起心動念都造就了因果。但在佛法的「十二因緣」裡,提出沒有「第一因」的概念,「因」的形成也得具備各種條件,本身就是種「果」,因果相互影響。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很難知道每個行為或思考會累積成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要「活在當下」,有意識地行動,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談因果就會談業力。「業力」是中性的詞,可理解為作用力,每個行為或念頭都會產生業力,產生作用力時同時產生反作用力,所以福禍相依,悲欣交集。生命從誕生起就走向死亡,有多少相聚就有多少分離,大破大立,不破不立。這就是為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間萬物大道流轉,只管生生不息,只有我們有情眾生從中感受到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

業還分「共業」和「不共業」,個人的業和集體共業,集體小至家庭、家族,大至社會、民族、國家。比如家族傳承、父母養育或自己造就的習性,時刻影響著每個當下的行為舉止與起心動念,而家族、父母或自己往往在所處時代深受局勢與環境影響,做出主動或無奈的選擇。個人業與集體共業萬縷千絲,彼此交雜,相互影響。

佛法跟科學很像,都在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規律,我印象深刻,法師跟我們說佛法強調唯心,但不是唯心論。若能掌握規律就能自主,從中解脫,若不能掌握或掌握了卻仍無法自主,就只能感受生命無法自主而造成的各種苦。

為什麼探索自己的生命課題那麼難,因為「我」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接收的資訊正累積新的影響,肉體的細胞也不斷新陳代謝、成長變老。這就是為什麼「無我」,因為造就我之所以為「我」的因果業力一直在變,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存在,有些規律很好掌握,比如吃多就會變胖,但更多規律難以掌握,比如我一直無法飲食控制的原因是什麼?

既然「無我」,那又怎麼有佛法說的「本來面目」?因為無時無刻都在變的「我」,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是個人業與集體共業的因緣合和、條件俱成,唯有把自己擺放到更大的集體裡,更深遠的歷史中,才能找到「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就是「本來面目」。

前陣子參加白色恐怖秋祭,受難人遺族代表志平姐在致詞中提到,她的父親陳明忠(台灣知名白色恐怖政治犯,台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在坐牢時,每當沮喪都會給自己打氣,在獄中寫的信裡曾寫下:「(我們)應該努力認識自己生存的時間和空間,然後從其中肯定自己的責任和方向,如此,雖千萬人亦往矣,才是真的有了自我!」

我認為,這與「本來面目」是同樣的道理。「本來面目」是把個人放到更大的集體與更深的歷史中才能求得,但要能做到就得放下我執、自我,因為「無我」而能看到「我」以外的眾生,而又在芸芸眾生中看到何謂「我」。這是辯證的。

佛法全是辯證思維,比如有執著才需放下執著,煩惱即是菩提,棄惡就是揚善,離苦就能得樂,我與眾生,眾生與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課題,形成課題的因果與業力又可近可遠、可大可小,因此輪迴分為現世的輪迴與生生世世的輪迴。現世的輪迴比較好懂,那些根源於自己的問題,只要沒解決就會一直跟著自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生生世世的輪迴比較難理解,因為眾生中有我,我在眾生中,所以不是個人靈魂的前世今生,沒有永恆不變的輪迴主體,而是生命共同體在輪迴。集體的業力得靠集體解脫,而個人在集體中,所以一切又要回歸到自己。每一次有覺知的掌握自己的生命,每一次的棄惡揚善,都是從輪迴中解脫的表現,且往往只需在一念之間。也因為相信自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相信他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佛法好在哪裡?佛法可說是傳承2500多年的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提供了積極正向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以及實踐方法。

放眼當今暢銷書籍,《原子習慣》談的習慣說的就是業力;《心流》談的就是行住坐臥皆是禪;詮釋阿德勒心理學的《被討厭的勇氣》談的課題分離,就是佛法強調的「回到自己」;佛洛姆《愛的藝術》談從愛自己學會愛人,就是佛法的先觀照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談看到自己情緒的緣由,就是佛法講的看到因果業力如何作用在自己身上,且只有回到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找回生命的主導權。

在這壓力無所不在、「沒有壓力也是種壓力」的社會環境裡,心理諮商越加成為普遍需求,各種「心靈成長課程」層出不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心靈問題,要不然佛法也不會流傳2500多年。人類作為一物種,生理機制為了生存產生所需的心理機制,注定人為了生存就一定會有煩惱。人人都得在人生中學習與自己生命的苦相處。

「大智慧只能從苦難中求得嗎?」答案昭然若揭。

佛法博大精深,理論系統非常嚴謹、複雜與深奧。但佛法也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就是「回到自己」、「活在當下」。我很慶幸在這年紀就去學佛,有我自己的因緣合和,有我的生命軌跡。很感謝印儀學苑的見廣法師、見耑法師、自淳法師的教導,感謝一起上課的同學們與學長們。感謝曉鵑的推薦,也感謝自己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接下來,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而修行不在道場,不在深山,就在日常。阿彌陀佛。


印儀佛學研讀班 招生中
reurl.cc/7dQ43b

面對世界變局,從「心」開始!
讓我們一起「學活好、學靜好、學共好」,
踏上安心之道

宗旨:學活好,學靜好,學共好,以佛法美化人生。

學制:共2年,六學期。每學期8週,每週上課2小時;每期另有1次體驗活動

資格:年滿18歲

費用:歡迎隨喜樂捐,護持辦學

上課時間(任擇一)
1、週三晚上班
2、週四下午班
3、週六上午班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崇阿崇,1986年生,現為網路主編。在工作與生活中,透過書寫探索「為什麼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如何突破生命的逆境

感謝媽媽回到自己

輪迴的新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