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容易在網路社交受傷者的生存指南

Sunline
·
·
IPFS
·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對象:可能是不擅社交,以及其實很內向不太需要外在交際的人(如果你分不出來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可以去找《內向心理學》來讀,我沒寫過,改天寫XD),或者是從龐大同溫層、親友團的交集中需要喘口氣而尋找一個比較單純人際關係交集的人!

首先。需要先說一件非常無可避免的事:人多的地方,是非就是多,不管你認識或不認識的社交圈都是。沒有什麼「這裡可能比較溫暖」的說法,一旦人進入群體裡,就免不了會有各式各樣的社交互動,即使你站得很邊緣都一樣,差別只在「你想用什麼樣的姿態」在站人群裡?「你需要哪些互動」好讓自己有存在感?

也許是網路走進人的生活已經超過二十多年,很多人是從「日常生活中認識的人」開始在網路上交流,而不是像最原始的,大部分人是慢慢在網路上熟悉起生活上沒有交集的人,進而也許成為朋友再走進現實生活裡。

對於網路上的社交行為,很多人都有一種莫名的「應該就是這樣的」互動模式,但常常忽略「生活上有交集」跟「本來不認識的陌生人」的差異,而經常性地遺忘從陌生到認識(且可以用很熟絡的方式互動)中間會有很多道關卡:可能是要花點時間跟對方互動、往來,也許是要像個旁觀者看看對方與他人的互動,或者是要從互動中去理解各個不同的人以及每個人不同於其他人的交友/互動界線。

哪有什麼因為這個群體/這個地方的互動頻密、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友善,就那麼容易掏心挖肺的跟人深交起來?你會對你現實生活上剛認識的陌生人這麼容易掏心挖肺嗎?如果不會,在網路上就要多一層的自我保護,你看得見的人你都不一定能托負了,看不見的人怎麼那麼容易就把自己交給別人呢?(或是去依附他人呢?)

反之,現實生活上在跟任何人互動的時候,多半也會替「關係」設定一些界線,比如說某一種交情的人,會有你的手機號碼;某些比較熟悉的人會有你的LINE(或任何即時通訊);某些人是被你設定在緊急聯絡人或是你休眠時他還找得到你。

或者你也會對跟自己不同交集的人,有不同的親疏遠近的對待方式,像是你不太可能去關心任何只是在同一個場合打過照面的人,你也不太可能跟與你無關的、別人提到的某A某B有什麼太大的交集,而去打探對方什麼。(人會想打探其他人,是好奇,要不跟自己有關,要不就是有人在旁邊跟你嚼舌根。)

網路上的社交友好,最常見的就是「把不熟的人當熟人的挖心掏肺」,或者因為氛圍使然,而認為「他媽的好像跟任何人都跟我好友好啊啊啊!」(你哪根筋不對?)每個人對待他人的友善,是出自於「我是個友善的人」(或者是一種禮貌,有心機一點叫客套)而不是「對任何一個人有很深的交情」。

搞清楚「人的友善」跟「人的交情」的差別,會讓你少受一點傷,也少討厭/害怕別人一點!(或少一點害怕自己不被喜歡或是少一點擔心自己被討厭。)更重要的是,跟現實生活一樣:沒有一個世界裡,每個人都被彼此喜歡。你只能從中找到跟自己頻率對的、接近的、互動起來舒服的,或是你喜歡的互動模式,去拿捏自己與人的親疏遠近。(這世界沒有世界大同這件事,有的話就沒有戰爭或是任何心理攻防了。)

為什麼一開始提到《內向心理學》呢?

很多逃離社群平台、親友社群的人,很多人都是為了找一方「自己可以喘息」的空間,而離開本來很熟悉的群體,但「需要一個人的空間/時間」的人,也還是需要有朋友、有陪伴,也許不是那種熱熱鬧鬧的氛圍,也不需要交集過多、互動頻繁的人際關係,也許就是幾日有事沒事的看看對方的日常:按個讚、丟個圖,或是見了面吃飯,想說話說話,不想說話就原地解散,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不見面、不聯絡,但知道彼此在自己的身邊就可以。(也不用知道太多事不關己的人際瑣事。)

但人們習慣於在網路上的自我揭露以及窺探,常常誤會「一直看著人家的日常」「一直看著別人寫的文章」就好像「知道這個人的全部」而覺得「自己跟別人很熟」,就常出現「越界」的狀態。若是其中一方表現出「欸,你太靠近了喔!」就會有一方感到受傷,有時還會容易出現「為什麼我對你友好,對你友善,你把我推開」的不能諒解,而產生了對這個對自己表示「你越線了」的人有了敵意,甚至群起攻擊!

「界線」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拿捏的,只是在網路上的社交行為,太多人忘記「人跟人之間是有界線的」,被越界的人感到不舒服,越界的人感到被責斥,便出現了大大小小囉哩八嗦的閒言碎語。

如果你是一個不擅社交的人,但又需要有人陪伴或在人生的路上同行,有幾件事在網路上你要記得:

一。跟現實一樣。說出口的事從來都不是祕密。你跟人面對面說話,有時候聽聽就忘了,但網路上不一樣喔,截圖、存檔樣樣來,是祕密的、你不想讓人知道的都不要跟任何你不太熟識且不能信任的人提起。(現實生活其實也是。說出口的你就要有心理準備全世界的人都會知道。)

二。跟現實一樣。了解一個人,是親自跟那個人互動、交流,而不是透過另一個人形塑這個人。你親自跟一個人互動都不一定了解那個人了,怎麼有可能透過另一個人的描述去定義另一個人?

。跟現實一樣。如果你真的不是一個很外向的需要大量社交的人,就不用加太多社團、群組,不用待在那裡聽太多你沒有興趣也跟你無關的內容,再花時間從中去抽絲剝繭其中的所有來龍去脈,那對一個內向的人(或者太過高敏感、細膩的人)太消耗了,你會吃不消也會容易焦慮起來。(有看過韓劇那些富有人家的太太群組裡的閒聊嗎?這種事就留給擅長也喜歡這件事的太太們就好了。)

四。跟現實一樣。「交友」需要時間,「認識一個人」也是。給每一段關係至少半年以上的時間去互動、往來。到底是誰跟你說你讀人家文章、看人家社交帳號就跟人家是朋友的?或是只不過跟人家按個讚留言幾次,就算是很熟的?當然,如果你沒有抱著「交友」或想「認識一個人」的心態,那就這樣檯面上好來好去也沒問題,不要放太深的感情,感情多半都要從時間培養的。(感情太深很容易受傷啊!)

五。跟現實一樣。不要隨便給任何你講不到三句話、認識不到半年、根本不熟的人,最私密的聯絡方式。(你如果不是一個需要宣傳行銷的人,你會到處加個LINE、給別人電話嗎?我不會。我連LINE都沒有公開搜尋的功能。)

六。跟現實一樣。搞清楚你跟那麼多人的互動、連結,是因為「氛圍」所致,還是你真的想跟那麼多人互動、連結?如果是前者,而你又不是一個需要那麼大量社交的人,那你得思考一下,你在這樣的「氛圍」中要參與到什麼程度?(站在邊上不會死啦!而且搞不好比較舒服喔!因為邊上其實很多人XD)

七。跟現實一樣。要懂得辨別:「哪些人沒有社交、沒有閒言碎語、沒有私下愛嚼舌根會死?」這麼說,並不是要批判這樣的人,因為某一部分這也是一種「人選擇生存的方式」。如果你是一個對「社交」很恐懼或是根本不在行,也很怕這些事的人,請學會辨識這樣的關係,然後拉出一個安全距離。

八。跟現實一樣。保護自己,在任何人面前,都要有一個自我保護機制,不要那麼容易讓自己陷入人際關係間龐大又混亂的互動中。特別是你很容易confuse這些關係的時候請直接抽離,不要讓自己總是在這些可能完全跟自己無關的事情裡,搞壞了日日的情緒。

。跟現實一樣。待人可以真誠,創作發表也可以熱情洋溢,但不代表你需要像個花蝴蝶一樣熱情的迎接所有的人際關係,招待所有你想靠近或不想靠近的互動;也不要因為遇到了太多狗屁倒灶的關係,而心生恐懼地認為這世界的關係都不友好,而失去了自己的真誠或多了太多的防衛。界線拉出來就可以。

十。跟現實一樣。成為一個溫暖的人並不一定需要大量的社交關係、去關心或掌握所有人際關係的脈動。每個人只能關心自己的一方小世界而已,不用尋求所有的人的認同和擁抱,但你可以擁抱你喜歡的人、熱情溫暖的相待。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一切都太複雜而認為「我不要那麼多」,那麼恭禧你,至少你還保有對於現實人生中的自我選擇。

「不要」才是人生最難的!尤其是在大量的社交聚攏的數位時代。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那麼多的社交互動。

圖:20160618 京都植物園蘑菇圖書館,Canon EOSM3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5乙巳蛇年阿線畫畫商品終於上市!

女性運動劇的大格局《女孩上場2》

一個人獨旅,你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獨旅的浪漫》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