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家庭
对于「家」,我的感情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是指我似乎不明白它的含义,特别是当我轻轻念出这个字然后开始思考时,我发现我的回忆很难调取到合适的片段。因为只有关于「家」的画面,没有连续的回忆。对我而言,「家」只会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刻出现而已。比如年夜饭、大年初一或是中秋节。可年代实在太久远,这种关于「家」的画面也没能持续多久。
因为父母在离婚前经历了一大段感情不合的时期,所以我的「家」里,一直弥漫着一股恨意。那种恨意里有委屈、有不甘,甚至似乎包含着一丝丝的爱意。这种氛围导致我的母亲草木皆兵,一旦父亲在家,手机的振动会让所有人警觉。因为下一秒,很有可能我的母亲就会要求看手机,然后他们大吵一架。有时候我甚至厌恶这样的戏码,只是不知道能去哪里,只好也在这个空间中扮演无助的小孩。我仍然记得当时我的外婆常常让我在他们吵架或想要动手互殴时哭,边哭边说一些不能没有他们、不能没有家庭之类的话,好让他们心疼我,不要离婚。太傻了,我绝不会做这种事。在有意识开始,我就只剩厌恶和恐惧而已,根本没有眼泪。甚至有时候我只想让他们快点离婚,不要再闹了,大家都好累。
我没办法扮演离婚家庭里那个难离难舍的脆弱女孩,维护父母的婚姻。我根本不在乎,其实我也根本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我本来就没有家。我很难理解什么叫「港湾」,我只看到了无穷无尽的要求。吃饭要快、睡觉要快、好好写作业、不能犯蠢、不能偷懒……一旦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那个空间会变成冰窖。没有微笑和关怀,只有冷嘲热讽,或者公正一点,以一种「没好气」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关心吧。甚至有时候我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中学有好几年,我的大年三十只有自己在客厅看电视。我的母亲喝完酒就进了卧室,我以为那是对我的厌恶,现在想来她也没有家。她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罢了,但好在当时做错的不是我。以往的大年三十也没有迁怒于我,只是不让我出门和朋友玩,即使客厅空无一人,也必须坐在家里罢了。现在看来,其实是一种陪伴,或许能对她有点安慰。只是更年少的我不明白,还以为那种喧闹又寂静的氛围是我生来就必须承受的孤独。
直到终于,我真的不想出去玩。直到终于,她没办法再对我提强硬的要求。但我仍然没有家,本科期间我在外租了房子,后面前男友也来到我的城市和我一起居住了一段时间。再到后来,我去了他的家住。我好像一直在流浪,在不同的空间居住。然后假装把这些地方当作自己的家。脱离了母亲所在的环境,我竟然开始爱上家装打扮。我把另一半的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即使分手我也无所谓。我只是需要在一起时的假装而已吧。最近在看《葬送的芙莉莲》,里面讲魔族的人会说人类的语言,但他们只是模仿而不明白究竟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想,我似乎也是这样。我不明白「家」意味着什么,因为我没有被「家人」无要求地爱过。尽管我的父亲有一些,但实在是相处太少,常常指着这点儿爱意生活会觉得不够。更重要地是,他并不在「家」这个空间之中。所以,「家」对我而言,意味着逃离,意味着管控,意味着舞台。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